第06版:投资·证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金论道
“择优”不忘“扶小”
刘 畅

  广东省情调研中心近日发布了《广东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与对策》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约2万亿元,而银行仅能满足大概40%的需求,资金缺口约1.2万亿元;广东省380万户中小企业中,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仅有18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比例不足5%。报告认为,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并成为银行竞相争抢的客户,但更多的中小企业则因为良莠不齐、信用风险辨别成本较高,银行授信意愿往往较低。

  作为营利性金融组织,银行争抢优质客户无可厚非,然而面对大量财务报表不规范、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在“择优”的同时也别忘“扶小”。

  商业银行之所以争抢“优质”中小企业,首先是因为此类企业管理规范、抵押物充足,可缩短信贷审批环节,实现风险可控;其次,这类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由“中小企业”演变为“大型企业”的可能性较强,由此可与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成为长期客户,实现银企双赢。

  然而当大量资金集中至此类企业时,他们的融资需求降低,而负债率的上升却让信贷风险逐渐凸显。由此,商业银行应该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注意培养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不仅有利于分散信贷风险,还能帮助银行挖掘优质客户。

  面对管理不规范、信用体系缺失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培育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基地和信息服务网络等,帮助中小企业“苦练内功”。此外,通过信贷员长期深入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报表,创新担保产品等方式,商业银行也可以找到“扶小”的捷径。

  业内人士指出,在服务中小企业力度不断加大之时,除了商业银行这样的“主力”机构,存在于民间的金融组织,如:小额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的力量也不容忽视。民间金融组织存在的历史长久,它们长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立足于区域化的民间金融组织,凭借地缘优势可以收集到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商业银行难以深入了解的细枝末节,这些细节的掌握往往能帮助民间金融组织在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和贷后监督等环节避免信息失真,控制信贷风险。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应该将目光放远一些。除了关注资产质量良好的优质客户,还应当着眼那些难以满足贷款条件的企业,适当调低贷款准入门槛、调整信贷结构,培育更多优质客户。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