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镇平的“三张名片”
□ 本报记者 党涤寰 通讯员 贾苗 阙爱民

  这里不产玉,却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玉雕加工基地;这里产丝不多,却是全国最大的手工丝毯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这里天然水面不大,观赏鱼养殖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河南镇平县这种突破资源限制,“无中生有、两头在外”的特色经济,造就了镇平的三张“名片”。

  第一张名片:中国玉雕之乡。镇平玉雕加工历史悠久。如今的镇平,有规模不一、大小不同的玉雕加工企业1.2万家,从业人员14万人,年产值10亿元,被农业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第二张名片:中国地毯之乡。镇平地毯业的起步,是从一个10人小厂开始的。在当家人王进生的带领下,桑蚕业并不发达的镇平,远赴四川购进原料,成立首家股份制的地毯集团公司。以该公司为龙头,乡镇、村为龙尾,逐渐形成了乡乡办毯厂、村村搞加工的产业化规模经营。如今,镇平地毯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真丝地毯自营出口企业、世界最大的手工地毯生产集团,现拥有27个分公司,各类加工点400余个,产值2.5亿元,年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

  第三张名片:中国金鱼之乡。镇平的金鱼养殖业源自于侯集镇项寨村一位叫李广志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广州打工的李广志回乡后,引进金鱼在自家门前的坑塘繁育,没想到小小金鱼竟卖到了北京、新疆。“能人”效应激发了乡亲们养殖金鱼的热情,小金鱼以侯集镇为中心,迅速向周围乡镇辐射。如今,镇平金鱼养殖总面积已达5300亩,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养殖户人均增收900元。

  如今,镇平在“名片”效应的带动下,开始打破城乡、部门、所有制界限,修补产业链条,努力在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系列化上有所作为。镇平特色支柱产业实体已达90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年实现增加值50.4亿元,占据了全县经济总量的59.8%,对GDP的拉动近6.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来自特色经济的份额已近7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