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城市如何建·案例篇③
南平:打造海峡西岸的绿色腹地 
本报记者 李歆月  石 伟

  驱车行走在南平市高速公路上,远处山峦翠绿,近旁溪水清澈,如画的景致让人尽情领略到了“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的美丽。

  南平市位于闽江上游,地处福建省北部,高山林立,河谷纵横。亚热带充沛的雨量和日照,使南平森林覆盖率达到74.6%。“世界生物之窗”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

以交通连接城市

  在纵横交错的河谷盆地间,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连接线,建设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成为南平因地制宜的选择

  今年,南平市委、市政府将发展战略定位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绿色腹地”。

  “绿色腹地”的提出在于南平已经有8年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实践基础。2001年6月5日,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南平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2002年9月,南平市开始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今年,在22项指标达到考核验收标准后,南平市开始生态市的创建活动。

  7年来,示范区的创建使生态观念深入人心。

  “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海西建设大局中,我们最大的竞争力在于生态。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就失去了优势,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闽北的青山绿水。”南平市市长龚清概说。

  “市民在创建活动中深切体会到,闽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平市发展的最大资源、最大支撑。”南平市发改委副主任邓阳说。

  建设生态城市,南平城市化先行。规划编制统筹全局,基础建设能快则快。南平市人口占全省1/20,土地占全省1/5,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狭长分布。发挥空间优势,在纵横交错的河谷盆地间,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连接线,建设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成为南平因地制宜的选择。“产业依托城市,组团的空间布局决定城市集中度,组团的功能定位决定产业的集中度。”龚清概说。

  “从生态示范区到生态市的创建是一个极大的提升。生态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邓阳说。“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与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各组团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统一谋划,着眼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态保护和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南平市下辖四市五县一区,对于临江而立、依山而建的城市中心,只有向外拓展,才能与组团相连,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沿江快速通道和景观通道建设、48项城建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武邵、宁武、龙浦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峰福铁路峰南段的电气化改造、未来京福高速铁路南平段的开工和武夷山机场的扩建,将使美丽的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南平绿色的山峦河谷间,这些生态城市,已展开扩张的翅膀。环绕武夷山将规划新兴的发展区,新区在编制规划之时,生态、交通、产业、城市统一筹划,相互支撑,将成为人们宜居和创业的理想之地。

  南平的未来发展着眼“生态优势”。“保护和利用好闽北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区域经济,才能实现闽北跃升发展。”龚清概强调。

  南平市绿色农业蓬勃发展。生物栽培、提纯、添加等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生态文化成为企业、社区、广场、校园、乡村文化的重要内容。畜禽养殖和乳制品加工、蔬菜、食用菌种植以及茶、竹木加工产业发展良好。不仅如此,旅游、养生、生物、创意等新兴绿色产业也生机勃勃。

以环境保护产业

  武夷山的茶之所以拥有独特的优良品质,正是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呵护好这一方山水,绿色产业才能茁壮成长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产业的支撑。只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才能孕育绿色产品的独特价值。这一价值一旦为市场所认可,品牌的形成带动龙头企业的崛起,绿色产业就发展起来,而企业家们对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也更懂得珍惜和回馈。

  “武夷山的每根草都是甜的。”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元勋的心里。“好山、好水、好政策、好思路是绿色茶产业兴旺的根本。”他说。

  从8000元起家的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今年销售达4000万元的红茶龙头企业,江元勋对生态与茶产业的相互依存感触颇深。他说,没有武夷山得天独厚、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就不可能有正山小种红茶的发展。茶叶品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武夷山,上百年的茶树自然生长在一个动植物王国里,那里有平衡的食物链,茶树长了虫,会有天敌把它吃掉,茶农不用喷农药。

  武夷山的山、水、云雾、动植物都很宝贵。他说,同在武夷山,山里山外茶的品质不一样,同是一座山,因为海拔有高低,云雾有多少,山上山下茶的品质也不同。生态得到长久呵护,正山小种红茶才能保持其独特品质。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人们的认识一步步在加深。1998年刚建茶厂时,好茶叶没人要,茶农一斤青叶才卖8毛钱,经过10年的开拓,正山小种红茶名气叫响,茶农每斤青叶平均卖到500元,仅茶叶一项收入达到人均5万元。茶农富了,也就没人再上山砍树,而且簇簇茶树像一道天然防火墙,在保护区内发挥着自己的生态卫士作用。江元勋说,茶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要让正山小种红茶名扬天下。

  绿洲(武夷山)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美林对武夷山充满感情,他说,绿色企业一定要回报森林。在集团竹木制品公司,记者看到优质毛竹生产的系列竹制品精美、环保、天然,小小餐具像一件件工艺品。张美林说,公司有5万亩的竹林基地,虽然基地在武夷山生态区里只是一个小局部,但如果只采伐不护管,在病虫防治方面不细心,时间长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在武夷山脉北段的大横绿色产业集中区内,福建丙午绿洲兔业发展公司成片的兔舍坐落在青山碧水旁,兔舍边种满樟树和杨树,为兔子遮挡日晒,“这里的空气和水好,是最理想的养殖点。”公司总经理卢本棋说,平日兔子们住在灰瓦搭建的兔舍里,饮用的是山上的溪水,吃的是自己种植的牧草———“南苜一号”,产品能进入欧洲市场,全得益于这里的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最大的问题是粪便污染。在丙午绿洲,兔粪制成有机肥种菜种草,在光泽圣农集团,用鸡粪发电。建阳的清旺、恒大、信勇养猪场,建沼气池、氧化塘、生化塘。南平已形成牧————沼————果、猪————沼————稻、猪————沼————菜等生态养殖模式,畜粪及污水经生物处理后,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

以文化提升城市形象

  武夷山将不再是纯粹的旅游胜地,南平将充分挖掘其蕴藏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把资源保护与新产业、新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文化价值的挖掘,使生态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城市品牌也更加厚重。

  武夷山发展到今天,靠的是碧水丹山,未来,武夷山的跃升发展要靠新兴的产业,要靠人文底蕴和岩韵茶香。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总面积56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最美的丹霞景观”,而且完整保存了北纬27度生态环境最好、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原生森林系统,拥有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文化遗存、影响中国传统文化700年的朱子理学,在我国目前仅有的4个“双世遗”中独领风骚。

  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摩洛哥会议正式把武夷山列入“双世遗”名录,成为目前全球仅有的25项“双世遗”之一,武夷山开始走向世界。

  2007年12月,市长龚清概在武夷山调研时指出:“闽北最有竞争力的是生态,最有优势的品牌是武夷山‘双世遗’,最有特色的产业是旅游、养生、创意、生物。”

  因为起步晚,与其他“双世遗”相比,武夷山旅游无论在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收入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龚清概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长期以来人们把武夷山看作一个纯粹的旅游度假胜地,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其所蕴藏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也未能把资源保护与新产业、新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旅游品牌应满足现代人提高生命质量的迫切需求,强调独特的文化积淀。

  提升文化价值,南平市首先夯实基础,完善大武夷旅游规划。整合各县(市、区)旅游资源,高标准做好度假区、旅游景区的规划,着力推进武夷山茶博园二期、景区上游景点整合及武夷山迎宾馆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 

  茶博园的建设和茶博会的举办使武夷山的茶文化名扬天下,“大红袍”、“正山小种”、“政和工夫”等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通过市场化运作未来推出的“印象·大红袍”等文化创意项目,将使旅游产业增添文化元素,生态城市更具人文气质。

  正在建设的武夷山创意产业园充满活力,武夷山市发改局局长林明生说,创意产业靠人才,武夷山动漫学院占地200亩,计划今年9月招生300人。将来,游客看山看水看动漫节目,生态景观游充满了文化趣味。

  图1:加快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将南平分散的各市县紧密连接起来,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绿色的山峦河谷间。

   范崇智摄

  图2: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目前,武夷山百岁以上的老人有36位。

               肖 明摄

  图3:无公害基地内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余仕军摄

  图4:白鹭在闽江上自由飞翔。

               范崇智摄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