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际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观察
新加坡多项措施发展“绿色交通”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李 满

  一年一度的“绿色交通周”活动近日在新加坡拉开序幕,组织者提出“绿色交通关键在于你的选择”的倡议,除鼓励公众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脚踏车或走路等环保方式出行外,也鼓励那些无法避免开车的人士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或改用环保车辆,尽量减少人均交通排碳量,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多年来,新加坡政府相继推出参与“共用汽车计划”和“环保车税务优惠计划”等多种措施,齐抓共管,努力发展绿色交通,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新加坡,政府对汽车销售的收税很高,个人购买汽车除要支付购车款外,还要缴纳相当于该车公开市场价20%的关税、7%的一般销售税、110%的附加注册费,以及140新元(1美元约合1.5新元)的登记费,高额的购车费用让人们望而却步。由于个人买车成本太高,新加坡近年来兴起了会员制的“共用汽车”模式。会员绝大多数时候的出行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只有当公共汽车或地铁无法直达目的地时,才改租用共用汽车。“共用汽车”模式不但填补了私家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缺口,还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在新加坡,规模最大的“共用汽车”组织名为英康共用汽车合作社,该组织在1997年率先推出了共用汽车服务,现有会员5000多名,经营着近200辆共用车。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日渐提高,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于2007年初推出了颇具吸引力的“环保车税务优惠计划”,把环保车主原可享有公开市场价值20%的税务回扣提高至40%,因而吸引了更多车主选购环保车。统计显示,计划推出的一年内,新加坡环保车数量迅速飙升近10倍,从26辆增至248辆,截至今年,数量已经超过1000辆。所谓环保车,是指电动与汽油两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和电动车等。目前,除了车商引进的环保型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工艺教育学院也研发出了多种电动汽车,并在绿色交通展上纷纷登台亮相,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除鼓励人们购买环保车外,新加坡政府还用政策手段严控车辆数量。政府规定,人们购车前必须先购买拥车证。自1990年起,政府每年定下拥车证数额,通过对拥车证的严格控制确保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超过3%。一般来说,在确定车型的拥车证总数后,政府以拍卖的方式让想要买车的人来标购有关级别的拥车证;拍卖所得资金,用来资助一个运作有效且又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捷运(地铁)系统。通过拥车证等措施,新加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将每年的汽车数量增长率控制在2.3%,远低于80年代的7%。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机动车总数为85万辆,其中轿车约51.5万辆。

  此外,为进一步保证城市交通顺畅,防止道路阻塞,从1975年起,新加坡政府便开始实施分地区的道路收费体系。1998年,公路电子收费制实施后,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途经繁华市区和周围路段时,车主需自动缴纳0.5—3.5新元“拥堵费”,有效地控制了特定时间、特定路段的车流数量。 

  据介绍,新加坡环境理事会从2001年开始推出“无车日”活动,两年后改名为“绿色交通日”,后来又扩大为“绿色交通周”。这些年来,新加坡人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推动绿色交通的工作也日益见效。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提出“无车日”的时候,很多驾车者觉得找不到便利的替代交通,很不实际,于是干脆不予理会;改为“绿色交通日”后,组织者不再强调不开车,而是把重点放在减少排碳量上,如此一来参与的人反而增加了。

  今年的“绿色交通周”组织者建议,“尽可能不要一个人驾驶一辆车出行。如果你和别人共用一辆汽车出行,排碳量可减少一半;搭公共汽车的排碳量只是小轿车的九分之一;地铁是十二分之一,若是能骑脚踏车,排碳量则等于零。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最环保的选择,只要能力所及就应该选择环保车,即使选择一般的汽车,也要定期维修车辆、选择适当的机油、确保引擎顺畅运作、不要超速驾驶等,良好的用车习惯有助于减少耗油量和排碳量。绿色交通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