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受光荣历史 汲取精神力量
本报记者 陈小力 廉 丹

  8月24日,江西瑞金叶坪,骄阳似火。中央新闻单位百名编辑记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红色中华通讯社(红中社)旧址。11名新华社的编辑记者走在前面,他们想最先看到当年新华社办公的场景,看看革命前辈是如何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

  在新华社工作了38年的摄影部资深编辑董跃武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红中社旧址。很难想象,我们的前辈就是在这几间简陋的乡村土舍里,开创了崭新的新闻事业。”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创立。同一天,红中社的新闻采编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这片位于闽赣边界的樟树林中,以“CSR(中华苏维埃无线电广播)”为呼号,向世界播发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937年1月,随着时局的发展变化,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

  在简陋的办公房内,一块“红色中华报编辑委员会”的牌子十分醒目,屋内简陋的陈设更是反映出当时办报条件的艰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红色中华报积极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红军战士增添了精神力量。它的发行量从初期的3000份发展到1934年的4万份,共出版了246期。

  “先辈们在一次次战斗中经受磨炼,成为坚强的新闻战士。他们的事迹让我们震撼、给我们力量,我们要为党的新闻事业更加努力地工作。”光明日报记者邢宇皓激动地说。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今天的新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像先辈一样忠诚于党的事业,勤奋工作,不辱使命。”中国青年报编辑陈聘舒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