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省福州市、山西省吕梁市、天津市西青区:
结合自身实际 促进经济发展

  本报讯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福建省福州市、山西省吕梁市、天津市西青区结合各自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福州着力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吕梁市从12个方面构建转型发展长效机制、天津西青区努力破解发展瓶颈,这些做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福州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找准切入点,夯实落脚点,积极推动榕台交流合作。

  福州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州市在推动对台产业合作过程中,加大吸引以光电、机械、石化为主的台湾产业转移;开展榕台科技园区合作及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在借鉴台湾内湖科技园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台商来榕成片开发。

  位于福州保税区的福清江阴港抓住去年底成为两岸定点直航港的契机,加强与台湾台中、基隆、高雄三大港口的合作,发展两岸海上货运直航业务。福清江阴港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1—7月,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27万标箱,同比增长约26%。

  16年前创办的福州首个闽台农业合作项目文武雪峰农场,已由昔日的小茶园变为占地3500亩、享誉海内外的高山茶种植基地,台商林君盈告诉记者,在两岸交流合作大步前行的今天,他相信台资企业二次创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吕梁市汾阳市的李秋娥从事了10年的焦炭生意,她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的焦化厂因不符合环保条件被叫停。李秋娥说:“政府在政策和精神上都给了我很大支持,鼓励我创办食用菌企业,我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现在,李秋娥已经成为一家食用菌企业的董事长。

  像李秋娥一样转型发展的经营者在吕梁还有很多。这些变化,得益于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吕梁市构建的转型发展长效机制。

  吕梁是老区、山区和贫困地区,也是矿产资源大区。近年来,吕梁市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山西前列,但也带来了城乡差距大、生态环境脆弱和发展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吕梁市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根据征集的1700多条建议,梳理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10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立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大项目建设、扶贫开发等12个方面的工作长效机制。

  “吕梁提出了富裕新吕梁、宜居新吕梁、特色新吕梁的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并以长效机制为制度保障,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从被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到二级以上天气全省第一,吕梁转型发展机制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说。

  西青区是天津市的近郊区,面对第二产业规模小、布局散、污染重的问题,这个区大力引进科技水平领先的制造业项目,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一批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超导材料、风力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等优势产业落户西青。

  依托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西青区抓好石家大院、热带植物观光园等景点的开发,形成涵盖民俗文化、运河特色、田园风光等文化旅游要素的新型文化旅游产业。

  西青区发改委主任孙静说,全区发展坚持因地制宜方针,一村一策,多轮拉动,通过实施项目、资金、人才扶持等综合举措,帮助相对后进的村子把差距变潜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水平发展。

  西青区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着力点,逐步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经营体制。

        (本报记者 石 伟 刘存瑞 武自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