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能源结构更加优化

亮点之三

  工业规模逐步扩大和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使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正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1960年,我父亲从西安石油大学毕业到大庆油田工作。那时大庆条件艰苦,父亲和他们那一代石油工人,发扬铁人精神,艰苦奋斗,创业发展。”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中十六联合站员工李国红回忆说,“1986年,我也成为了大庆油田的一分子,作为石油工人的第二代,我们将继承老一辈的敬业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庆油田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大型油田的建设者,李国红和她的父亲,见证了我国能源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能源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下,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1959年,大庆油田被发现,随后胜利油田、神府东胜煤矿等一批大型能源基地陆续投产,能源工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2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109.5倍、1978年的4.1倍,约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16%,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使我国能源发展方式正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我国在加大传统能源建设的同时,着重发展清洁能源建设,建设了三峡工程等大型水电项目,大亚湾等核电项目,还大力开展西气东输等项目的建设,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向优质化方向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从1952年的95.0%下降到2008年的68.7%,优质能源比重明显上升。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能源供应的日益丰富,昔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1949年,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无电,全国年人均生活用电不足1千瓦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农网改造、“光明工程”等惠民工程的实施,如今农村偏远地区的用电条件大大改善,截至2008年我国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超过300千瓦时。

  改革开放前,居民生活能源中煤炭所占比重在90%以上,2007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32%,清洁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居民用能更加清洁、卫生和安全。 

      文/本报记者 齐 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