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历者说
一位农民的“土地记忆”

  8月15日,记者来到山东省邹平县孙镇冯家村,再次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冯永利。

  老冯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啥时候土地政策对了头,农业就发展,就兴旺。”

  土改时期的事,老冯也是当年听人讲的。他说,农民有了土地,安身立命有了依靠,心里踏实,有奔头了。

  他说,1986年,他们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他家6口人,分得了13.8亩地。

  老冯说,后来承包制越来越完善。他们村土地分到户,但全村还是实行供种、耕播、技术指导等“六统一”的服务。这样统分结合,既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形成了规模种植优势。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家小麦和玉米单产都超过了千斤,每亩收入在400元左右,一年下来全家收入有四五千元。

  2004年,中央出台“一号文件”,对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逐年予以减免,对粮食生产、良种推广和购置农机具实行补贴。到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农业补贴逐年增加。这一进一出,该村每户人家平均增加三分之一的收入。

  老冯算了一笔账:现在国家实行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每亩地综合补贴在100元左右;再加上冯家村是农业部确定的万亩丰产示范田,每亩又补贴10元。这样他家一年拿到的政府补贴就有1200多元。

  老冯说,政策好了,农民往地里投入就大。“今年俺村小麦亩产700多公斤。前两天测产,今年玉米亩产能突破900公斤。”

文/本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李 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