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凌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4月全面启动了“打造黄河金岸”沿黄城市带(群)建设。几个月来,宁夏干部群众奋力拼搏,沿黄城市带建设围绕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特色城市线、生态景观线和黄河文化展示线“六大功能”快速推进。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正伟介绍说,宁夏沿黄城市带是以黄河为纽带,以引黄灌区为依托,以银川市为中心,以石嘴山、吴中、中卫3个城市为主干,以青铜峡市、灵武市、中宁、永宁、贺兰、平罗县及若干建制镇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相结合的城镇集合体。沿黄城市带区域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2.37万,其中城镇人口为220万,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宁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了《沿黄城市带发展实施方案》,努力将沿黄城市带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成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以来,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重点突出了“六大功能”:
在维护上下功夫,打造生命保障线。宁夏提出要按照“就高不就低、充分发挥防洪作用”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好沿黄402公里黄河标准化堤防暨滨河大道。银川市防洪核心区、吴忠市区段堤防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施工,其余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另外,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制定沿黄城市水系规划,加大水土流失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减少泥沙流入黄河,保障黄河自身生命系统健康发展,保障沿黄群众安居乐业。
在通达上做文章,打造抢险交通线。402公里的黄河标准化堤岸暨滨河大道,既要成为一条防洪抢险运输保障通道,又要成为一条贯通沿黄城市的交通主干道。自治区提出要着眼于打造“百年工程”,严格执行设计标准和施工程序,确保质量,使防洪堤坝、堤防段面及各项附属工程经得起防洪检验;着眼于打造“畅通工程”,参照一级公路标准,全线贯通黄河堤岸硬化道路,迂回贯通沿线各防汛道路;着眼于打造“融汇工程”,已与全区“三纵九横”骨干路网融汇连通,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宁夏在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祖国西部南北通道中的战略地位。今年上半年,宁夏已新建成101公里滨河大道,新建桥梁32座共1476.76延米。
在提升上见成效,打造经济命脉线。宁夏提出要按照市场要求和经济流向,将沿黄城市带作为一个整体经营规划,打造“五优一新”优势产业链,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四个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经济圈”,走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今年上半年,银川市131个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石嘴山市35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吴忠、中卫市也有一批工业技改和扩建项目投入运行;与此同时,沿黄布局建设了宁夏园艺产业园、中宁枸杞观光园、灵武长枣采摘园、贺兰山葡萄种植园等独具魅力的特色产业园;宁夏还加快了公交互通、金融同城、电讯同区、电力同网、信息共享等建设步伐。
在规划上动脑筋,打造特色城市线。沿黄城市带力求把特色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例如银川致力于建设“塞上湖城”、石嘴山致力于建设“山水园林之城”、吴忠努力建设“滨河水韵之城”、中卫则瞄准“浪漫沙都”。
在延伸上求突破,打造生态景观线。宁夏是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和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新建402公里黄河堤防的同时,沿其两侧高标准建设“绿色长城”,意义更为重大。两年来,宁夏共投资10.3亿元,沿黄河两岸及其延伸地段栽植乔灌木31.4万亩;并提出争取用3年时间,营造黄河金岸生态景观防护林85万亩,保护湿地57万亩,控制保护农田面积达700万亩,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5%,全面打造“黄河金岸,绿色长城”。
在挖潜上做文章,打造黄河文化展示线。今年以来,沿黄河各市先后以黄河文化为轴心,建设了黄河楼、黄河书院、黄河博物馆等;建设了首府贺兰山体育场、宁夏大剧院、银川北塔公园等一批功能先进的地标性项目,高水平规划建设沿黄各城市黄河大桥两岸景点;挖掘创作了有关黄河体裁的各类文艺作品,力求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宁夏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