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9年7月15日,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出台以来,已下达中央水利投资73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80亿元(含南水北调投资65亿元),中央水利建设基金12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亿元。中央新增水利投资不仅间接带动了上、下游产业投资,更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提供了约300万个就业岗位。
□ 本报记者 杨学聪
“现在我每月的收入有1500元,没想到在家乡就解决了就业问题。”2008年底,当山东农民马玉亭失去工作,不得不离开生活了3年的广东时,他没想到,春节还没过完,就能在自己家门口找到称心如意的新工作————水利投资项目支持的水库除险加工。去年四季度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让他从远走他乡的打工者变成了家乡水利工程的建设者。
像马玉亭这样受益于水利投资实现再就业的返乡农民工不在少数。重庆市秀山县水务局7月进行的统计显示,今年中央、市、县等投资3亿多元,组织实施了1780余处水利工程建设,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达7200余人。其中,仅梅江大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项目就吸纳212名返乡农民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兰桥、宋农、海洋等乡镇实施,每天用工440余人,其中返乡农民工226人。
截至2009年7月15日,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出台以来,已下达中央水利投资73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80亿元;中央水利建设基金12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亿元。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央水利投资主要用在三大方面。一是用于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目标任务。
二是在基本满足三大目标任务投资基础上,优先安排民生水利,重点安排了灌溉排水泵站、塔河、黑河、石羊河、水土保持、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燃料、水利血防等民生水利投资。
三是进一步加大了江河治理、枢纽水源投入,加大重点骨干水利工程投入。这一投资水平较前几年年均水平增长了约一倍,辽宁三湾、吉林哈达山、引嫩入白、重庆玉滩、广西漓江补水等一批骨干工程开工建设。
这些水利投资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就业具有多大的带动作用呢?
业内专家对水利投资的效益进行了测算:2000年至2007年,中央水利投资年均300亿元,为全社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万个左右。去年四季度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措施政策出台以来,中央投入的615亿元水利投资(不含南水北调),可以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120万至148万个,比2000年至2007年增加了一倍以上,直接解决了2000万返乡农民工中约5%的就业问题。
按照中央水利投资对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投资的带动效应计算,新增615亿元投资可以拉动相关行业投资2319亿元,其中,推动上游钢铁、水泥、建筑等投资787亿元,拉动下游发电、航运、养殖等投资634亿元,带动旅游、房地产、餐饮等其他行业投资898亿元。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能够间接创造178万个就业岗位:对上游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为58万个,对下游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为38万个,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带动作用为82万个。
也就是说,如果加上水利建设投资拉动相关行业创造的178万个就业岗位,新增水利投资直接和间接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万个,促进就业作用非常明显。
业内专家表示,水利建设投资对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尤为显著,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水利建设主要是在工程建筑、运输、服务业等领域提供直接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高,正好与农民工、基层技术工人等群体的技能特征相符。这就使农民工成为水利建设吸纳就业的主体。另一方面,水利建设提供就业岗位速度快、能力强。水利建设面广、量大的特点,能够迅速形成工程量,迅速吸纳大批人员上岗就业,快速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此外,水利投资在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方面仍大有潜力可挖。近年来,水利部通过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具备了一定规模投资的项目储备。一旦投资到位将能够迅速开工建设,直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减轻全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