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园区领导谈发展
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先行一步
薛晓峰

  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大幅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0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33%,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20%,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6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广州开发区仍然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广东省和广州市“三促进一保持”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州开发区深刻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调整、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是根本着力点,而率先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在于迅速走上“提升开发区制造、推动开发区创造、拓展开发区服务”。

  首先是做好“存量”和“增量”的“加减法”。近两年来我们对“存量”进行了盘整和优化,通过对已有项目的重新评估,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果断清理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对制造业中的低端加工业,实行大刀阔斧的战略转移。同时,我们对“增量”务求优质,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实行“挑商选资”、“招商引智”、“增资扩产”,确保新上的项目居于产业链的价值高端。

  其次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成分。一方面,我们在招商中注重从二产向三产拓展,尤其注重将现代服务业招商延伸到制造业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销售,大力引进企业总部,组建汽车、钢铁等专业市场,成功培育出华南最大的产品检验检测基地。另一方面,我们实施内外资并举、拓展内源型经济的新策略,摆脱对外资和出口的惯性依赖。近两年全区内销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内外销比重调整为73:27。

  第三是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中,更看重自主创新的“乘法”倍增效应。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我们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创新载体,出台了涉及创业投资、科技担保基金等的“1+10”扶持自主创新政策,总计投入20多亿元,由此带动上百亿元规模的社会资金。

  由于我们先行一步,主动调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已初步建立起与知识经济共进、与科技创新共赢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且结构比较合理,内外销比例适当,三产增速大幅高于二产,现代服务业增速大幅高于传统服务业。也正是因为我们率先转型,产业经济基础有了质的提升,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抗风险的能力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仍然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容地将解金融危机“近忧”与谋科学发展“远虑”结合起来。

  危与机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虽然形势严峻,但机遇同样难得,关键要看能否从“危”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首先,中央和省市为扩内需保增长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我们全力推进本区域10大重点工程、155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未来3年内将投入财政资金3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700亿元,主要用于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我们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包括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尤其是全力以赴推进对广州乃至广东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中新“知识城”项目,以对接和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快引进高端产业,加速升级转型。

  其次,我们还出台了9大类24项政策,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两端、价值链的高端拓展;我们精简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承诺时限,对企业帮扶实行一企一策,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加速助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共享信息、资源和市场,抱团取暖。

  我们还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资源重新配置、创新成本降低等机遇,在全省率先出台并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增强未来竞争力。

  面对未来,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按照中央、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战略部署,把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结合起来,努力将广州开发区建设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科学发展示范区。

  (作者为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