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
科技大棚富农家
本报记者 齐 慧 张 双

  7月17日,我们来到安塞县农业生态示范园,遇见了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李家湾村村民姜林,不过他说,他不只是来打工,还是来取“致富经”的。

  “这园子里有‘致富经’吗?”

  “有啊!你看就在那边。”顺着姜林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了正在建设的第五代大棚区。

  “这个大棚的产量相当于原来6座传统大棚的产量,年收入达10多万元,一年就可收回成本。”安塞县负责生态园区建设工作的张立华介绍说,“这大棚具有大、宽、高、厚、低等5个特点,大、宽、高是指大棚的利用面积大,实际种植面积都能超过一亩;而厚、低则保障了大棚的全年平均温度能达到30摄氏度以上,有效改善了安塞地区农业在深冬季节低温低产的问题。”

  “这种大棚建起来难度不大,还有这么高的回报率,我准备在园区里工作一两年,把建造和管理大棚的经验学会了,回去自己也搞两个大棚,致富不就快了嘛。”姜林笑呵呵地说。

  安塞县副县长孙吉海告诉我们,为了让先进大棚技术推广得更好,让农民早得实惠,安塞县开办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目前全县已经建成43座第五代大棚,春节期间就能收获第一批农产品。

  大棚里,西红柿、黄瓜、西瓜长势喜人,科技在安塞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正在显现,越来越多的老区农民应用农业科技走上致富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