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农村-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农村市场流通网 满足农民消费新需求
  村民傅正规(左)在振兴连锁超市红星店挑选商品,他对记者说:“连锁店的商品我们信得过。” 本报记者 刘 麟摄

湖南湘乡:万村千乡工程实现多方共赢

本报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赵雄伟 陈 明

新闻背景

  湖南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已建设农家店14217家。

  湖南省从2005年开始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程启动4年来,全省农村消费得到明显改观,一批承办的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部分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万村千乡”农家店已经覆盖到了边远的湘西山区,改善了当地农民的消费环境,提高了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超市”。

  据湖南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副处长张军平介绍,2009年湖南省将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万家,规划建设农村商品配送中心50个。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的同时,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并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与供销、邮政、电信等网络的结合,建立农产品采购基地,增加简包装、低成本、质量好的商品供给,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

  7月15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湖南省湘乡市泉塘镇振兴连锁超市————泉塘店。店面宽敞明亮,商品琳琅满目,人来人往。导购员服装整齐,微笑着为来选购的农户介绍着商品的产地、性能、价格。特别是雪白的墙上悬挂的“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足以给人消费的信心。3台5P的大功率空调让500多平方米的店堂里凉风习习,在炎热的天气里,让人神清气爽。前来购物的75岁老人曹伏娥高兴地说:“到这里买东西就是好哩,要什么有什么,环境还好。”

  像泉塘这样的农家超市在湘乡很普遍。湘乡市面积2012平方公里,人口近100万,80%是农村人口,有22个乡镇办事处,712个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如今像泉塘镇这样的农家超市已经遍布湘乡市区和农村。2005年,湘乡市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目前已经建立了农家超市335家,其中日用品店263家,农资店72家,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日用品店村级覆盖率达到37%。2008年,农村连锁企业实现销售3.7亿元,同比增长40%。2009年上半年湘乡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49亿元,同比增长17.5%。承办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1000多人,带动235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广大农民和加盟店的经销商形象地称这是一项政府赢得民心,农民赢得实惠,企业赢得市场的共赢工程。

(一)

  湘乡2005年启动“万村千乡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来抓。为了推进农家店建设,湘乡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湘乡市振兴连锁超市、湘农公司等将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以超市形式到农村投资建设、改造“农家店”,实行超市化经营,从而有效地杜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市场,维护群众利益。

  要让农家店真正走上连锁经营之路,重要的是经营者要有连锁经营的理念。为提高农家店经营者的素质,湘乡市委、市政府拨出专项经费20多万元,用于经营业主的培训。培训中,除对经营业主进行经营理念,营销策略的传授外,还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2007年培训了300多人。2008年,湘乡市商务局考虑到经营业主的实际情况,联合工商、税务、卫生等单位送培训上门。湘乡市委、市政府为鼓励农家店的创立,采取资金补贴的方式进行扶持。2005年至2008年,共补贴资金90多万元。振兴连锁超市团田店经营者周伟红说:“现在我们开店赚钱,政府还给补贴。”如今他60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农家店,每年销售额达60多万元。

  加强对农家超市的跟踪管理,实现农家超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湘乡“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一大特色。湘乡市委、市政府在每个乡镇设立了一名商务专干,把“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纳入年底的绩效考核。

(二)

  振兴连锁超市金薮乡马坪店经营者罗庆良,在湘乡市第一个开办乡级农家店。当他回忆起2005年开办的情形时,仍然是心情激动。他说:“之前我从没有经过商,可以说对做生意是一窍不通。为了帮助我经营,振兴连锁超市派出专业人员帮我布置店面,教我摆放货物,传授经营理念,还派出4名业务员帮我从长沙等地进货。现在我每月的收入是在外打工的数倍。”湘乡市商务局副局长刘扬林介绍,经过近4年的不断努力,“万村千乡工程”在湘乡已经深入人心,很多村里的小商店都积极要求加盟连锁。可以说,通过连锁配送网络实实在在解决了边远山区农村商品品种少、价格高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的消费安全。随着具有“统一经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特点的连锁经营这一现代经营方式引入到农村,货真价实的商品逐步占领了农村市场,防止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农村消费“不安全”、“不实惠”、“不方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湘乡市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民的消费信心不断增强。2009年上半年,湘乡市农民人均现金总收入3916元,总支出为3306元,同比增长13.8%,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可以说,“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有效激活了当前农村的消费。栗山镇的赵大姐感慨地说:“1998年,我大儿子结婚,为买电视机等几大电器,我是专门租了一辆车清早去县城,忙了一整天。现在好啦,我二儿子结婚要买的几大件及其他物品,在家门口就可以买齐,省了心、省了力,质量和城里的一样好,一样有保障。”

  构建农村流通网络的“万村千乡工程”,不仅使工业品真正下了乡,同时为农产品进城铺设了绿色通道。香椿专业种植户朱加良,利用超市网络,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他种植的香椿,通过超市网络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每公斤售价达到60多元,今年他种植了500多亩香椿,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

(三)

  作为湘乡市“万村千乡工程”实施的承办企业,湖南省湘乡市振兴连锁超市的负责人颜明根颇有感慨。他说:“作为企业,只有实现了市场最大化,才能有利润最大化的空间。要赢得市场,要有长远的眼光。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我们更多的是追求其品牌效应和品牌增值。”振兴连锁超市在农村布点的时候就提出,把政府补贴让利给农家店,激发和鼓励农民大力创办农家店。目前,振兴连锁超市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在全市创办了263家连锁加盟农家店,预计到今年底可以达到300多家,占湘乡市日用品销售额的60%,成为湘乡零售业的龙头,振兴连锁成了质优价廉的代名词,许多供货商为了能进入其销售网络,主动降价让利。湘乡振兴连锁超市通过发展农村连锁加盟店,撬动了农村消费,占领了市场。

  湘乡市龙城菌业有限公司通过“万村千乡”超市网络占领市场。龙城菌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生产白背木耳,2008年产量是500多万公斤,可是产值仅有2100多万元,产值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负责人肖松林说:“国外的产品经过深加工,通过超市销售,来增加附加值。现在我们有了‘万村千乡’,有了销售的网络,可是如何利用网络,让农产品进城,让农副产品增值,还很值得研究。”可以说,“万村千乡”为生产农产品的企业占领市场,开发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湖北荆门:构筑农村商品流通新格局

本报记者 魏劲松 实习生 柳 洁 黄煦晴

  由湖北省荆门市东方百货大厦投资、位于荆门市区最偏远的仙居乡的连锁超市日前开张。至此,东方百货大厦已在荆门各乡镇设立了直营连锁店70余家。

  超市既供应农民生活所需的日用消费品,又就地将农民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入店转化成商品。今年以来,东方百货大厦的农村连锁超市已将农民手中近3000万元的农副土特产品推向市场,将近2亿元的商品配送到农家门口,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

  东方百货大厦投资的连锁超市只是荆门市供销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一个缩影。通过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办法,采用连锁、配送、超市等现代流通方式对农村商业网点全面整合,目前荆门市供销社已经在全市1500多个村建起1600个农资网点,每年向城乡居民供应日用消费品20.5亿元。

超市进村 消费升级

  “过去从电视上看到城里人推着小车逛超市,没想到今天我也能这么逛,城乡差别真是越来越小了!”一位农民颇有感触地说。7月16日,记者在荆门市子陵镇东方百货连锁店看到,80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里,设有散货区、食品区、日化区、服装区和生鲜区,一排排开放式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商品,琳琅满目,购物环境、经营方式与城里超市一样,且商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检验合格证样样清晰,质量有保证。

  店长刘桂枝介绍,该超市是荆门市供销社下属龙头企业东方百货大厦开设的直营连锁店。超市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超市里的商品物美价廉,辐射周边乡镇6.2万多人。

  “现在农民也看重牌子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要买质量好的产品。”出乎记者预料,指着食品区陈列的大量品牌红酒,刘桂枝告诉记者,现在来买红酒的农民越来越多,40至60元的红酒销售最好,节假日110元的礼品装也供不应求。

  在服装区,五折的大幅广告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子陵镇红庙村村民黄文观也带着女儿来选购凉鞋。“这里款式多,价格适中,100元以内的衣服鞋子我们都在这儿买。”黄文观告诉记者,没这个店以前,他买衣服都要去市区,一去一回需2个多小时。现在到这里买东西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了,环境好了,东西也多了,经常来转转。

  供销社的农资连锁店遍布荆门。在子陵镇枣店村枣店农资店,村民秦心友正在选购蔬菜种子,她指着手中的“意大利全年耐抽苔生菜种子”告诉记者,店里经常给村民们推荐良种,她种了3亩生菜,用这个种子一元钱一袋,每袋能播一分地。“过去购买农资商品总是担心质量、价格和运输,现在只要打一个招呼或一个电话,连锁店就把农资肥料送到我们家里来了。”秦心友笑着说。

  “店里的农资化肥都是通过镇上的丰源农资超市统一配送。”枣店农资店店长彭峰告诉记者,店里600多个品种的产品都是国内知名农资化肥厂生产的,质量完全可以保证。

  “今年丰源超市已经卖了1.5万吨化肥,占子陵镇农资化肥销售额的80%以上。”在丰源农资超市,超市经理汪俊诚介绍说,为了保证农资化肥能保质便捷地送到农民手中,子陵镇所在的东宝区供销社专门成立了三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统一供货渠道,在子陵镇建立了配送中心,在各村建立了农资直营店。“仅子陵镇的29个行政村就建立了38个直营店,农民朋友提前3到7天预订,我们送货上门,并提供技术服务。” 

城乡携手 双向流通

  跟随着东方百货连锁超市的配送车,记者来到了该公司位于城郊的配送中心,占地100亩,使用面积1.7万平方米。

  配送中心分成超市配送区和家电配送区,记者在超市配送区看到,即将配送到各乡镇连锁店的货品已经分装好正准备装车,记者数了一下,当天共有17家超市需要配送。

  “我们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下面的超市缺什么货品,直接通过电脑发申请给我们,我们当天就能配送到位,连村一级的农家超市也是由我们统一配送。”配送中心负责人邹诗娥说。

  在家电配送区更是一派装运的热闹景象。“最近空调销的很好。”邹诗娥告诉记者,现在每天直接送到农户家中并安装调试好的空调就有400多台,格力、美的、海尔等品牌产品最走俏。

  “这个配送中心还将扩大。”指着中心旁边的70亩空地,荆门市供销社主任罗清平说:“如何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整合农村流通网络,既发展自身,又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关键就是要发挥城市供销社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合纵连横的‘新合作’连锁经营网络,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志、统一服务规范’,一方面把质优价廉的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送下乡;另一方面把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带进城。”

  按照这一思路,荆门市供销社淘汰了一批劣质企业,培植了一批社属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各类经济协会。如今,该市供销社系统已构建了以城市供销社为龙头,以农村供销社为基础,实行以城带乡重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一网多用 综合经营

  记者在荆门采访时发现,不仅是农村连锁超市和农资店增多,供销社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也随处可见。这些农村综合服务社不仅建设成日用消费品超市,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成为农村村务中心、商务中心和服务中心,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改善了农村消费和服务环境。

  在子陵镇万家坪村综合服务社门前的小黑板上,清晰地写着“万家坪————荆门,发车时间……”经营业主周金莲,10年前就开始租房从事小商品经营,2003年自己建起了三层楼房,有120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200多平方米的仓库。“做生意要的就是人气,有了人气,才能做大生意。”她说,自己加入综合服务社后,销售额比以前提高了20%。为了搞好公益性服务项目,她今年投入2500元在店前建起了一个候车大棚,方便出行的乡亲候车。   

  在万家坪村综合服务社门口的“公益性服务信息栏”上,记者看到农产品信息、科技服务信息、劳务信息等分类信息随时更新。送货、送气、送水,机耕机插、农技咨询、家电维修等上门服务电话一应俱全。 

  “平时来购物,忙时来请工,闲时还可以来娱乐。”万家坪村村民王加香笑着说:“村级综合服务社为我们购物提供了优越条件,商品物美价廉,还能代办上号、充话费、发信件等业务。”

  在荆门记者还发现,在提供物美价廉、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的同时,有的农村综合服务社还通过设立宣传栏、图书室、棋牌室,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你看,这些已标注小旗的,都是我们规划中要建设的农村综合服务社。”翻开荆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示意图,顺着该市供销社主任罗清平的目光,记者看到从中心城镇到偏远农村,从交通干线到县域边界,一面面小旗插在示意图上。现代农村物流的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

找准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的结合点

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会长 于美芝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经过三年的建设,重新构建了农村居民信得过的商品流通网络。

  现代农村流通网络该如何发展?业内专家给出了答案,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切入点,以“新网工程”为流通渠道,在全国41000个乡镇建立起经销网络,形成点面结合,实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大格局,使农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难题得以有效化解。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2005年启动的一项惠农工程,主要是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用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从2006年起,商务部扩大试点县市比例,东部地区试点比例由30%提高到70%,中西部地区由20%提高到60%;充分利用和改造供销社、农技服务站、粮店、邮政局等网络,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整县推进”方式,同时国家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给予资金扶持,目前已发展网点26万个。

  “新网工程”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程的简称,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针对我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农村流通网络建设薄弱,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问题突出的现状提出的一项为农服务工程。通过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建立起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农副产品市场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4大现代流通网。工程实施3年来,全国供销社系统已发展“新网工程”连锁配送网点47.76万个。

  做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只有与农村本土企业结合,才能加快网络的开发。农村市场是待开发的大市场,本土企业熟悉农村市场,熟悉农村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乡土文化,本地化运营成本低,风险小,所以本土企业是担当拓展乡镇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农村零售多为超市、百货、农家店业态,商品结构以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为主,鼓励大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必定要与这些本土企业合作,以直营店或加盟店的形式,实现共同连锁经营。

  做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只有做到科学安排、合理利用,才能促进网络更好地发展。

  做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要充分掌握信息,本着“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的思路,发展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当今,是信息流通先于商品流通的时代,有了信息源,就掌握了农民的所需所求,以生产和销售适销对路的适农产品。同时借助“家电下乡”、扩大内需的好时机,实现销售额增长、利润提高。  做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要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流促进商流。目前农村网民已达8460万人,占全国网民的28.4%。在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支持下,为“三农”服务的“星光工程”已成为农村信息和商品流通的重要平台。“星光工程”采用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终端,进入到农家超市、连锁店、合作社、经纪人,农民借助平台,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网上交易,还可方便快捷地了解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最新政策以及农业技术指导等。

  总之,要利用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积极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满足农民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生活需求。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