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本报“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相关报道,读者来信表达心声———
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天地宽

  围绕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本报近期刊登了多篇报道,如《瞧,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千方百计扩大返乡农民工就业空间》、《一个企业与百万农民工》、《千方百计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广阔天地》、《让培训的阳光照耀更多农民工》、《为农民工创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等。这些报道受到了读者的关注。 

  辽宁省抚顺县石文镇八家子村吴大为来信说,《经济日报》3月31日刊登的《瞧,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朴实感人,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报道的四川、江西等地4位农民工回乡创业,他们的故事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打开了思路,读后很受启发。我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返乡后接手家里的养鸡场。通过参加“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的培训,我学到了技术,增长了见识。我联合本村及周边蛋鸡养殖户成立了抚顺县裕超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今年我计划让鸡蛋进入抚顺各大超市,然后投放到沈阳和大连。我的目标是,用三年时间,把我们合作社的鸡蛋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经济日报》的相关报道让我们认识到,家乡的天地就业宽,乡村的田野事业兴,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成就梦想,实现个人美好愿望。

  北京科瑞恩资讯有限公司桑圣霞来信说,《经济日报》3月31日刊登的《瞧,这些返乡创业的农民工》、6月2日刊登的《为农民工创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等文章,带给我很多思考。返乡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等资源优势,以及他们掌握的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信息等,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宝贵资源。从报道中看到,各地有关部门都在为有创业能力、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使想创业的有机会,能创业的有舞台。这些报道令人欣慰,令人鼓舞。

  河南省新野县委宣传部齐国强、田建敏来信说,《经济日报》近期报道农民工的创业就业经历,对返乡农民工起到了导向作用。新野县全县外出的农民工达10.2万人,返乡的达8.17万人。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发挥优势,千方百计安排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汉华街道社区担保为农民工人均争取小额贷款3万元,让1500名返乡农民工当上了小老板;城郊民营企业采取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办法,使3605名返乡农民工上岗;其他乡镇则让返乡农民工承包了鱼塘、果园、林木、花卉庄园。截至目前,返乡农民工绝大多数都在当地就业上岗。

  浙江省湖州市建设银行钱夙伟来信说,《经济日报》4月13日刊发的《一个企业与百万农民工》,报道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推行农民工与员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管理模式,在农民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农民工工作效率的高低、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对企业认同度等因素,不仅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和质量,也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工成为众多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加强农民工队伍建设是造就一支高素质产业队伍的工作重点。《经济日报》刊发的相关报道对其他企业不无启迪。

  山东省沾化县黄升乡政府张华来信说,《经济日报》刊发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报道意义重大。农民工返乡创业,把打工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优化配置,在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今年以来,我们沾化县黄升乡通过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全乡新上面条加工、粗布加工、畜牧养殖等小项目40多个,创造工作岗位180个。我乡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民工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经济日报》的相关报道,为推动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

   (本报记者 欧阳梦云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