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插旗山社区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黄 鑫 陈 静 徐克强 张剑鸣

  插旗山社区,顾名思义,一个建在山坡上的社区。太平天国时期,由于石达开在这里插旗,因而得名。

  记者来到插旗山社区时下起了小雨,插旗山社区的地理特征更为显著地体现了出来。这个不到0.5平方公里的社区居住着13000人,楼房密布,社区的小路上下起伏,穿插在楼房之间,看起来更像是条小巷。走在小巷之中,楼房的天台成为遮雨的天然屏障,根本不用打伞。“因为靠近火车站,我们这个社区的特点就是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插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光友说。

  虽然社区很小,但设在社区办公楼里的服务网点却不少,代收各种费用的邮政服务中心、供居民免费借用100多种工具的便民工具屋、免费照看儿童的爱心托管站、有上千本图书的图书室、厂家直接上门的粮油配送点、又能放电影又能搞联欢的社区活动中心。“我们的办公楼共400多平方米,全部用来搞便民设施了。”黄光友介绍说。

  插旗山社区被称为“四民社区”———安民、便民、乐民、康民。黄光友的办公桌上有两张卡片,这可不是普通的卡片,一张是便民承诺卡,印着安全护送岗的电话号码,社区居民来活动中心活动得太晚,可以打上面的电话,社区会派人护送他们。另一张是便民服务联系卡,一个号码提供免费代收各种费用的服务,一个号码提供免费工具借用、低偿家政、水电维修、粮油配送等服务。从这两张卡片中便可看出插旗山社区“四民”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

  插旗山社区58岁的残疾老人孔繁东一看见黄光友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他指着放在床边的一个类似电话的东西说,“社区救了我的命啊!”原来社区今年给50户包括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人家安装了一台远程呼叫系统的分机,上面只有一个红色按钮,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只要按下红色按钮,值班人员便会马上过来帮助。6月的一个星期天,凌晨两点时,孔繁东突然感到不适,赶紧按了远程呼叫系统的分机上的红色按钮,“3分钟后,小张、小罗一起来了,把我送到社区医院。”孔繁东满怀感激地向记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