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基层发现
田间地头的“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魏周延

  盛夏七月,走进兰州市皋兰县的“百里万亩绿色农业长廊”园区,一片翠绿如毯。在石洞镇果果川高原夏菜试验示范基地,一望无际的西蓝花、绿菠菜等露地蔬菜,看上去是那么诱人,生机无限。

  连日来,皋兰县四大班子的主要领导和来自农口、乡镇的10多名负责人,每天都穿行于高新农业园区和高原夏菜收购基地,就辖区今年实施的“五个万亩瓜、菜、林标准化示范基地”等内容,召集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新闻发布会”:所有的“新闻发布会”都没有新闻通稿,全由基地示范户或科技“精英”就地介绍生产经营方面的具体做法,现场看,现场提问,现场解答。

  “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站在魏庆周成熟待收的露地西蓝花蔬菜基地里,皋兰县委书记毛仁一边同主人交流一边总结,“农民勇于承包土地,这无疑又是加速产业化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如今,调整产业结构,壮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进一步推进城市农业化进程,正成为皋兰县委、县政府精心谋划的“大课题”,而以什川至西岔川为主线,黑石川、水阜川为两翼的“百里万亩绿色农业长廊”,又是这项课题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皋兰县北部设施农业中心产区————西岔镇团庄村,刚从高架大棚采摘出的“龙椒二号”辣椒,流绿滴翠,当地群众正熟练地进行分拣、打包、装箱。高架大棚主人、村里有名的“经纪人”徐生林高兴地说,“我们这儿属高海拔地区,两年前,村里尝试着上设施农业。但乡亲们担心技术不到位会影响收成。我在县上技术员的帮助下,建了一座,一年下来一算账,效益还真不赖。这不,今年我又建了一座,上市才短短一个多月,收入就超过了5000元。”

  现在,在徐生林的带动下,团庄村有54户人家建起了129座高架大棚,庄稼人也从此改变了一年只种“一茬田”的老皇历。站在一旁的村主任程世国更是快人快语:“群众有了积极性后,村里下半年再新上200座高架大棚,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皋兰县县长宗满德表示,皋兰县今后一个阶段将花大力气提升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打造“出口创汇蔬菜、设施西甜瓜、旱砂西甜瓜、红砂洋芋、优特经济林”等五个万亩特色产业富民基地,“这将对提升城市农业、特色产业及农民增收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