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地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线见闻
青岛:海参、鲍鱼住“新房”
本报记者 胡考绪

  社会在进步,新鲜事儿层出不穷,这不,青岛的一些海珍品养殖企业,不惜重金在海上“大兴土木”,不是建人居住房,而是为海参、鲍鱼建“新房”!

  海参、鲍鱼也要“住新房”?新鲜,赶快看看去。

  顶着炎炎夏日,记者来到青岛最大的海参、鲍鱼生产厂家———青岛金海富源海洋实业公司,公司老总陈钢获知记者的来意后,乐呵呵地说,你算找对了,为海参、鲍鱼建“新房”,就是从我们公司开始的。

  他说,十几年前的创业初期,他们跟其他养殖公司一样,在海边圈几个池,就开始投苗养海参、养鲍鱼。这种养法,非但产量不高,而且投人工饵料,其产品品质大打折扣,更令人担忧的是,易造成海区污染。后来,他们开始往海区撒苗,进行底播放养,但随着潮涨潮落,鲜见海参、鲍鱼的踪影,回捕率极低。

  如何让人工育苗的海参、鲍鱼恢复野生状态,不断地增殖、增产?陈钢在苦苦地思考着。几年前,一个偶然机会,他从一个日本朋友那里得到一本杂志,让他大开眼界。这本杂志是专门介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怎样建设“海上牧场”,如何在海底通过人工鱼礁营造适宜海珍、鱼虾自由活动的生长繁殖环境,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来“定居”,使得它们在茫茫大海中也能像草原里的羊群那样,随时处于可管理状态。

  受此启发,陈钢决定尝试着在海底为海珍鱼虾建“新房”,头一次在海底构建起一片片“石头房”时,他希望“石头房”上很快粘上肥沃的海泥,海泥上长满了“海草”,海草招来了目不暇接的浮游生物,鲍鱼、海参、鱼虾争先恐后地赶来觅食、定居……结果是石头房全都变成了“海贝礁”。他向行家请教,获知“建房”的时机不对。当时正是海贝繁殖盛期,“房子”被它们抢先居住了。几经挫折,他的实验终于小获成功。

  在他们经营的海区,凡是建构上“房子”的地方,都是“海草”丛生,海洋生物群来群去,海参、鲍鱼的拥有量和产量都比其他海区高3倍以上。

  当然,建“房子”的学问大着呢!陈钢说,建“石头房”时,至少要考虑到适宜海洋生物的四种功能:隐蔽场功能、休息场功能、摄饵场功能和产卵场功能,缺一不可。否则,难以形成海珍、鱼虾安全的生长繁殖环境,牧养就无从谈起。从1996年以来,公司累计向所属海域投放石料5万多立方米,造礁建房、增殖放流等费用达5000多万元,从而培育出18平方公里的优良天然养殖海区。

  金海富源海洋实业公司的做法引起青岛主管部门的重视。他们认为,金海富源从为海参、鲍鱼建“新房”入手建设“海上牧场”,更加注重环境与资源的和谐发展,是海水养殖上的一次“革命”,是对“海洋农牧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是更加科学化与系统化的工程,也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为此,青岛市专门做出规划,在青岛市五丁礁海域建设200公顷的人工鱼礁与牧场区,人工鱼礁总体积达到25万立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海洋牧场”,达到增殖渔业资源,发展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