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的2009年“全国海洋宣传日暨海洋成就奖”颁奖典礼评选出的十大海洋事件,虽然只是浩瀚大海中的十朵浪花,却折射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
海洋工作体制不断健全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效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意义重大。
要发展海洋事业,首先要摸清“家底”,了解中国近海基本情况。1958年至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普查”和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以及2003年开始实施的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即“908”专项,对摸清我国海洋“家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国的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奠定了基础。
1964年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批准成立国家海洋局,直属国务院领导。这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国从此有了专门的海洋工作领导部门,海洋工作体制迈向新阶段。
海洋经济实现大发展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20个门类、70个大类、172个种类和313个小类。依据海洋资源的承载能力,我国采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政策,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海洋油气资源的自营勘探开发,其后开始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勘探开发。1978年3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在我国指定的海域,直接和外国石油公司建立商务关系,加快勘探开发我国海上石油资源的战略决策。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1991年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我国成为国际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第五个先驱投资者。2001年5月我国在太平洋CC区获得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发权的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可满足年产300万吨干结核,开采20年的资源需求。
为提高近海海洋资源利用水平,扩大深海战略性资源储备,除重点发展近海边际油气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大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外,我国还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积极培育海洋产业。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218万人,比上年新增就业岗位67万个。
海洋科技实力持续增强
1985年2月20日,首征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洲建成我国第一个科考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在随后的20多年间,中国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南极昆仑站相继建成,为人类和平利用南北极,造福子孙后代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002年8月3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艘30万吨超大型油轮“德尔瓦”交付船东,实现了中国在超大型船舶建造上“零”的突破,成为中国造船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
与此同时,我国海洋监测、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高技术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海洋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的进展,海洋卫星实现零的突破,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正如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所说,当前我国海洋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海洋经济总产值不断增加,海洋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海洋法制体系初步建立,海洋开发活动正逐步朝着“有序、有度、有偿”的方向迈进,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重点海域的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海洋公益服务和科研工作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