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灌南的工业是占据全县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一瓶酒”————汤沟酒,农业的支柱产业是“一棵树”————杨树。2009年,灌南在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已建成化工产业园区、船舶工业园、临港大工业区、现代物流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区等五大园区,进驻企业达到150多家,形成了船舶物流、化工医药、冶金机械、板材家具和酿酒食品五大新型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00多亿元,拥有产业工人3万多人。
从“一瓶酒、一棵树”到如今五大产业的升级,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也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灌南将全面加快产业升级和城乡转型步伐,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全面转型。”连云港市委常委、灌南县委书记吴立生说。
工业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被形象地誉为“一瓶酒、一棵树”的灌南经济,2003年以来围绕“工业立县,开放兴县,城镇活县,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优质资本的政策,整合资源优势,创造环境优势,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并在区内形成了特色不锈钢、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电子加工等主导产业的园中园,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引进投资规模大、工业产值高、用工人数多、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从而为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仅今年上半年引进铜材项目5个,不锈钢项目1个,机械及相关企业3家,电子类项目2个,提高了主导产业的集中度,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超23亿元。工业产业的升级带动了企业的壮大,也为全县培植了新的税源,“一瓶酒、一棵树”财政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总投资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
农业产业升级致富一方百姓
灌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江苏省五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之一。食用菌业、花卉苗木、设施蔬菜、特色农业、农业旅游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已有31家企业进驻示范区,投产企业销售额超10亿元,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
在农业示范区内,以园区3000亩食用菌示范园为核心,在全县示范带动长10公里的新港大道食用菌产业带、10000亩的宁连公路食用菌产业带,在全县形成“一园、两带”的食用菌特色产业格局,共引进专业生产企业15家,总投资超6亿元,年总产值达12亿元以上。“两带”主要发展普及型食用菌,分别兴建1000个连片食用菌大棚,建成后年产值4亿元以上,将在两年时间把该县打造成为全国食用菌第一县;以冠台花卉、森禾花卉和新春园艺3个公司为核心,在全县示范带动20平方公里的花卉苗木产业带,成为全国知名的盆花之乡和蝴蝶兰之乡;以蔬菜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以优质农产品为支撑,大力发展外向高效农业,形成了年总产值过亿元的蜗牛生态养殖、葡萄庄园项目,打造蜗牛和葡萄两大全国特色品牌;一个成熟的农业产业链,不单单要有各类农产品生产企业,同时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支撑。县里引进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乐客隆农产品加工项目,以莲藕粉等农副产品加工、定型包装、仓储为主的大型加工项目。项目远期规划收购食用菌和葡萄等农产品加工后进行销售,高位推进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升级。
截至目前,灌南县农业示范园区已投产项目11个,累计到位资金9.8亿元,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园区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串面的方式,充分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产业培育、产品集散、人才培育等功能,真正实现园区各类资源的乘法放大效应,努力实现园区建设层次、发展环境、辐射能力、综合效益、龙头带动等“五大跃升”,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临港产业升级对接沿海开发
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连云港港口建设作为江苏省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和沿海产业和城镇带的“桥头堡”,作为连云港沿海开发“一体两翼”的坚实南翼,灌南县充分利用灌河半岛和中国县域经济论坛成果和科学发展理念,整合境内35公里灌河深水航道及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主动融入新一轮沿海跨越发展战略,抢抓沿海发展新机遇,构筑新一轮跨越发展新增长极,强力启动灌河临港产业开发,在260平方公里的半岛区域内,重点发展“5+2”产业布局,即:船舶工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区、临港大工业区5个产业园区和2个中心城镇。
为推动特种船舶产业的发展,以船舶产业的升级来呼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目前,依托灌河优势培育的江苏灌南特种船舶产业园,产业升级带来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已有恒成船业的4艘1.68万吨海洋工程船舶、红旗船业的2艘1.45万吨散货船舶、胜华船业的6艘油轮下水并出口国外。预计今年年底,特种船舶产业园力争完成下水船舶30艘、70万载重吨,在建船舶34艘、80万载重吨,实现产值100亿元。
为适应半岛新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一体化的要求,该县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历史格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船舶产业集群支撑,拥有5万产业工人,形成两大镇区和20个集中居住区,逐步取消乡镇建制,届时,城乡一体的格局将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