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致富车”

  人物素描 李斯相,山东省即墨市店集镇南里村村民,利用上世纪70年代初的马车、80年代的农用三轮车和90年代的大卡车,实现了勤劳致富。现在买上小轿车的他,依然保持着40年来为村民迎亲娶媳妇提供免费用车的习惯。

  

  说起我老李,四村八疃也小有名气,我的“致富车”给乡亲们免费拉了近40年的新媳妇,不少爷俩两代人结婚迎娶新媳妇,用的都是我的车。

  上世纪70年代,还是壮小伙儿的我赶着生产大队惟一的马车,为大队装肥、运粮,偶尔给结婚的小青年拉新媳妇。那时候,不让做买卖,但谁家有个急事都靠这辆马车。靠着给左邻右舍的三姑四婶进城捎个针头线脑、袜子布料,我赚了个好人缘。“春风得意马蹄疾”,只要我赶着马车穿村而过,乡亲们都跷着大拇指说:“能人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每个想勤劳致富农民的心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人们将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

  步入而立之年的我虽然不再赶马车,但看到乡亲们对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需求不小,分头采购又不方便,就东拼西凑,买了镇里的第一辆农用三轮车,专门为大家代购农药、化肥、种子等。这个“小铁马”,让我又博了回头彩不说,还连带着让生意也红火了起来。“帮我捎两袋化肥”、“进城顺便替俺买点西瓜良种”,靠着这些零碎活,10多年下来,我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二层小楼。生活节节高,我“小铁马”拉新媳妇的传统却没丢,只要老哥们、小青年找过来,我的农用三轮车肯定挂上大红喜字准时出现在新娘子跟前。

  进入90年代,这辆农用三轮车也换了。经济条件好了,人们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吃的要放心、又要有营养。摸准大伙儿这个想法,我除了经营正规的农资店,又买了一辆东风大卡车,把乡亲们自产的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在为乡亲们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的同时,我的大卡车“连轴转”地跑运输,到南方为香油加工户拉芝麻,到东北拉大米,买卖越做越大。1992年,我在镇上开了个粮店。

  转眼到了21世纪,党的富农政策一个接一个,振奋着我们农民的精神。伴随着镇上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我的生意更加红火。于是,我买回了一辆“帕萨特”。这辆“帕萨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乡亲们娶媳妇的免费专用车。每次领着迎亲车队跑在宽阔的水泥路上,看着路边一栋栋小楼闪过,我就仿佛又找回了当年春风得意的感觉。

  随着车辆的更替,近40年过去了。虽然白发上了头,但我的钱袋也鼓起来了。每当想起我的这几辆车,想起“帮人忙富了自己”的大半辈子,就觉得自个儿真正该感谢的是党的好政策。“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咱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教育孩子,我总是习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本报记者 胡考绪 刘 成 通讯员 徐 伟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