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水中国行系列报道 ②
河南: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 本报记者 刘 佳

  河南省鄢陵县农民王凤荣在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承包了200多亩地,成立了鄢陵县天艺园林艺术园,进行苗木繁育和新品种培育。

  “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不仅省水、省劳力,还改善了田间小气候,花木成活率和品质显著提高。仅实施节水灌溉一项,每年就能节省10多万元。”王凤荣高兴地告诉记者。

  两年前,在县水利局的指导下,王凤荣在园区全部安装了节水灌溉装置,根据苗木品种和生长周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鄢陵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培民介绍说,通过节水灌溉,能适时适量满足花卉各个生长期的用水需求,保持了水土肥力,提高了花卉品质和档次,花卉区年亩均效益达5000元至6000元,花农年均收入7600元,实现了增产增收。同时,每亩用水由原来的40立方米降到20立方米。由于花卉产业迅速壮大,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花木产业现已成为鄢陵县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

  农业是河南省第一用水大户,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河南省紧紧抓住国家黄淮海平原开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等机遇,不断加大农业节水的资金投入、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渠道渗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节水增效示范区和经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灌区,水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节水灌溉保证了农业的适时灌溉、抗旱减灾,对提高河南省抗旱防旱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作用。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科技节水工程的效用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浅山丘陵区建设的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改善了当地水利条件。“水利科技作为河南省推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第一生产力,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节水灌溉的同时,河南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推进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许多长期难以推广普及的实用技术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应用,科技型农业、效益型农业、集约型农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新伟说。

  截至去年底,河南已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764.5万亩,年节水量约14.0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比例也由1998年的72.2%下降到52%。

  有关专家指出,河南省的实践证明,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农民耕作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