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专题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航:构筑崭新产业格局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党校海航课题组

  海航成立于1993年,从单一的地方性航空公司,发展到目前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体,向上下游产业延伸而成的集航空运输、机场管理、旅游、房地产、酒店、商业、物流、食品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海航立足于成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构筑起以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的新型产业格局,为服务对象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需求与物流解决方案,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经过16年的超常规发展,海航资产总值从创业之初的1000万元增至当前的998亿元,干部员工数超过40000人,成员企业达176家。从发展前景上看,海航2003年就确立了创建“世界级企业”、“世界级品牌”两大战略目标,经过5年多的管理变革,在干部员工思想、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国际开拓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个志向宏远的企业集团不仅要为顾客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应承担起民族复兴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海航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今天的海航。海航要和党、国家、人民利益一致,这是海航的赤子之心。正是这种使命感、责任感,使得海航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自己不留下遗憾作为企业理念,把盈利为天下人福祉作为根本宗旨,在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大力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乘改革开放东风 海航扬帆远航

  海航创业之初,正值中央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时。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海航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海航创业于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海航立身于市场广阔、充满机遇的朝阳行业;中国经济社会进步则为海航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海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92年,部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开始实施。海航率先实行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经过规范化改造的股份制企业。在此基础上,海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打造民族航空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1994年,国家允许外商有条件地投资民航运输业,海航抓住这一改革契机,成功在美国资本市场募集到外资股,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募集外资股的成功,标志着海航从发展之初就有了国际化的视野,与国际资本对接,提高了海航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誉度,拓宽了融资渠道。此后,海航通过A股、B股发行来解决公司长期发展的直接融资难题,奠定了海航资本运作的基石。

  在改革中起步的海航成为行业的战略先行者。在航空主业上,海航一反地方航空公司支线开飞的惯例,从干线入手,进入航空竞争的主航道,以差异化服务,打造优质品牌为主要竞争手段。海航在站稳东部干线市场的同时,1995年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战略。1999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放战略,民航总局提出航空公司重组的改革思路,海航成功重组美兰机场、长安航空公司、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山西航空公司等国有航空企业,创造了战略引导、文化先行、制度移植、机制对接等国企改革的“海航模式”,实现了海航的跨越式发展,为民航改革提供了成功案例。在筹建中国新华航空集团的过程中,海航及时关注到市场细分的必要性和战略优势,先后成立支线、公务机飞行、旅游包机、货运、低成本航空等专业航空公司,建立起由13家下属航空公司组成的全系列航空服务品种企业群,成长为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

  在大型企业集团发展上,海航确立了“先主业、后辅业、构建战略链”的总体思路。1993年,海航确定以航空运输业为龙头、航空贸易、航空房地产、航空旅游等相关产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奠定集团化经营的根基。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这些大政方针为海航发展指明了方向。1998年,海航明确提出“一主两翼”战略,强调以航空运输业为主,实现航空运输业与金融、酒店旅游的强力结合,为海航产业链的构建初步奠定基础。2000年元旦,海航集团组建,并确立3年内成为国内知名品牌企业、7年内成为亚洲知名品牌企业、9年内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企业战略目标。2003年9月,海航发布《关于深入开展“诚信、业绩、创新”管理理念变革的倡议书》,立志成为世界级品牌和世界级企业。海航抓住中国加入WTO与加速崛起的机遇,向与航空运输业紧密相关的上、下游各相关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海航在航空运输主业上积累的资源与能力优势,同时,通过关联多元化业务的扩展“反哺”主业,形成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内与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构筑起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金融服务为三大支柱的新型产业格局,形成航空、物流、实业、旅游、机场管理、商业、地产、航空食品等八大产业集团,海航储备多年的稀缺战略资源和各产业集团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发展的优势发挥出积极效应。

  未来5年是海航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海航从国内知名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转变的战略转型期。海航集团的总体战略思路是:完善现有产业布局,打造三大支柱产业,构建海航发展的产业基石;把握战略投资机遇,拓展海航产业版图,实现海航二次腾飞;发挥产业协同优势,整合资源,实现海航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世界级品牌,成就中华民族世界级企业。 

  海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和成功者。海航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基点积极创造市场,抓住每一次重大改革的机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实现超常规发展。

夯实管理基础 实现跨越发展

  海航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它有着宏大梦想的指引,以世界500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于它始终探求科学发展之路,建立了一系列确保科学发展的机制。这具体表现在:

  第一,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自运营之日起,海航就根据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了健全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运行的内部治理机制和良性互动的外部治理机制。海航集团及下属各成员公司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CEO团队等结构建设,形成了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间分工明确、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海航集团通过建立在持股基础上的董事派驻制度,在产业集团公司董事会内部形成合理的制衡机制,形成对董事会的主导地位。在各产业集团行使自主经营的同时,使得集团公司在子集团公司的权益得以保障,并使得集团总部的战略和产业间的协同得以在控股公司中有效落实。

  第二,科学完备的战略管控体系。海航根据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建立集团公司—产业集团—成员企业三级管理的混合型组织结构,选择了以战略管控为主的混合型管控模式。海航通过战略管理体系、全面预算体系、业务管理报告体系、内部审计体系、绩效考核体系等五大战略管理模块,实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资源分配、重大投资决策、重大业务决策等重要职能集中于集团总部,又充分保证产业集团的自主权,发挥成员企业的积极性。集团总部是全集团决策中心、战略管理中心、监控(财物、合规、法律)中心、资源管理中心,通过战略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合规与审计管理等六大职能实施战略管控。各产业集团公司定位为战略管控型控股公司,是成本利润中心、产业计划中心、企业管理中心、品牌营造中心,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主要是行使出资人对子公司的管理权利,对于没有股权关系的下属企业,产业集团则代表集团总部进行行业管理。各成员公司定位为集团生产经营计划的具体实施者、集团收入和利润的创造者、集团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的实施者。

  第三,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海航把人才当作资本进行经营,建立完整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海航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升迁制度灵活而不失原则。海航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主要体现在:大规模引进高素质成功人士,赋予其在海航事业中独当一面的重任;建立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制度,通过高潜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为海航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生力量。

  第四,与时俱进的变革措施。海航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起来,变革创新成为一种本能。2003年9月,在确定两大战略目标的同时,海航开始推进“诚信、业绩、创新”管理变革,优化管理体系,以诚信为基础建立集团化管理、多元化发展的授权管理体系,以业绩为核心重建科学的考核体系,以创新为动力革除体制弊端。管理变革为海航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坚实基础。2008年7月初,海航董事局果断决策,全集团强力开展以瘦身为手段、以健身为目标的管理架构调整工作,开源节流、“三清理、一催办(清理不符合集团发展需求的成员公司,清理闲置低效资产,清理外部债权,催办房地产权证)”。这是海航减肥瘦身、强身健体、轻装上阵、实现良性发展的战略举措。海航决策者强调,这次调整的目标不是简单地减员、减机构、减支出,而是提高海航整体作战能力,为实现“两个战略目标”创造条件,把海航事业做精、做稳、做大、做强。海航管理架构调整工作动作早、执行快、成效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海航抓住危机中的机遇谋取更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第五,坚定的党建政治保障。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是海航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海航党委认识到,必须根据海航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运用党在自身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立足改革创新,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高度结合起来,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要抓紧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海航稳步走在科学发展之路上。海航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企业改革和发展,把提高党员理论修养、政治素质、思想作风水平视为企业发展的政治保障。海航创立了区域党委制度,扩大组织覆盖,充分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海航党委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为构建内外和谐而努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整体和谐需要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和谐。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就业载体,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生活载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生产载体。和谐意识的培育与弘扬,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和谐意识包括对内和谐和对外和谐,前者涉及企业内部关系,以企业文化为主要表达;后者则涉及企业与社会、政府、环境等的关系和谐,以企业社会责任为主要表达,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为最高境界。

  海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实践者。对内方面,海航首先致力于和谐文化。海航企业文化以“至诚、至善、至精、至美”为宗旨,以“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为理念,以“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为精神,体现鲜明特征。海航建立了完备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实现从谋生到人生的转变。海航文化使干部员工的精神风貌、理想信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成为海航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其次,海航严格要求管理干部,强调管理干部是公司企业文化、道德操守的先行者。为督促管理干部讲操守、重品行、作表率,海航于2009年5月制订了《海航集团管理干部道德操守准则(试行)》,要求管理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慕清廉之美,做道德操守楷模,树商界君子典范,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尊老爱幼、和睦夫妻、勤俭持家、团结邻里,做家庭的好成员。海航以是否关爱员工为管理干部重要的道德修养标准之一,狠抓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其次,健全关爱员工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关爱员工的长效机制。海航对普通员工严而善待,通过文化培训培育共同的价值观,通过业务培训为职工岗位成才创造条件,通过互助基金和员工福利体系落实海航人本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海航,海航集团于2007年9月启动了“心灵工程”,教育员工爱祖国、爱公司、爱员工、爱家庭。“心灵工程”有三个侧重点:完善“员工关爱站”体系,加大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的力度;建立员工与企业负责人对话机制,以关爱员工为指标调整管理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将“心灵工程”与管理体制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心灵工程”融洽了员工与员工、干部与员工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海航的凝聚力。

  海航决策者认识到,只有把海航打造成一个始终与党、国家、人民利益交融在一起的企业,才能凝聚企业、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保证自身的活力与发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与地方政府关系、服务于国家利益等努力构建外部和谐成为海航的自觉行动。海航热心公益事业,采取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海航创业至今,累计上缴利税67.75亿元,提供了4万多个就业机会,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价值达5.3亿元。海航建立了扶贫捐献专项基金,积极探索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模式,形成了以支持教育、帮孤助残、扶贫赈灾等为核心的海航社会公益工作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海航通过“海航—青藏高原光明行”和“海南特困儿童援助协会”等积极探索企业带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模式,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企业”等称号。

积极应对挑战 创造机遇发展

  机遇总是垂青有备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海航决策者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了“应对挑战,深度调整,抢抓机遇,实现跨越”的工作方针,主动迎接挑战,提升集团整体抗风险能力。与此同时,海航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政策,利用危机中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航决策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为海航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海航创立中华民族的世界级企业与世界级品牌的战略目标有可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海航正在迎来超常规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海航首先对战略格局和产业结构进行一系列调整。在战略格局上,海航更加强调不同产业或业务的区域布局,选择国内经济发展前沿及较发达区域进行业务布局,逐步形成京津沪穗业务共舞格局。具体地说,海航将金融产业重心确定在北京;将租赁业务布局于北方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天津;将物流产业选址于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上海;把握广东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的新机遇,紧密推进与华南中心广州市的全面合作。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大力推进物流产业、航空运输和金融实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海航积极推进政企合作。海航抓住各级政府出台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促进成员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积极合作。例如,2008年12月,天津市向渤海租赁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向大新华快运有限公司注资2亿元;2009年5月,海南省政府向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注资15亿元;2009年6月,云南省政府分期向祥鹏航空有限公司注资3亿元。这些战略合作增强了相关公司实力,也为进一步拓展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海航与海南省进一步深化合作,与海南各主要县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海南省财政厅2009年3月下文同意在3年内(2009—2011年)给予海航集团及旗下4家企业8亿元新增贷款全额贴息。此外,海航还与陕西、广州、深圳等省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政企合作带动海航各产业的进驻。

  海航迅速组建机遇期工作小组,力争在经济形势中捕捉市场机会,各产业集团抓住机遇促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尤其体现在金融、物流、航空运输三大支柱产业的战略运作上。

  从金融实业发展看,在国内,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作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基础设施租赁公司的渤海租赁有限公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许多公司低价出售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外资进入门槛,给我国企业加大海外投资提供了难得机遇,海航实业集团得以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收购境外的租赁公司和租赁资产,尤其是收购ILFC、BBAM、ALLCO和GECAS飞机租赁业务,旗下长江租赁有限公司迅速进入世界八强。海航致力于发展中国的航空租赁企业,使之成为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风险对冲。海航实业集团还抓住国家信贷政策较为宽松、各金融机构都纷纷寻找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而境外项目融资困难的历史机遇,联合国内专业机构介入境外优质客户和优质项目,迅速而稳健地“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国务院推出调整振兴中国船舶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海航实业集团对船舶企业进行考察,积极介入船舶租赁业务的发展。海航实业集团的积极运作,为其他两大支柱产业航空运输和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坚定支持。

  从物流发展看,海航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于今年3月成立大新华物流集团,这是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海、陆、空一体化综合物流企业。大新华物流集团成立之后,成功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运作,空运业务、海运业务、物流业务、码头业务全面铺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8日,大新华物流集团与舟基集团关于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和36艘船舶建造合同在上海举行了签字仪式。这是海航第一次将服务业延伸至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为中国服务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案例。造船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业,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造船业的一颗明珠,年生产能力450万吨,位列世界造船企业第17位、中国第8位。海航在航运业、造船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介入,成功实现了物流集团的低成本扩张,也为未来海航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航空运输发展看,6月8日,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成立。天津航空是在大新华快运基础上,吸收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入资后更名而来。天津航空注册资本13亿元,其中海航集团出资10.81亿元,海航股份出资0.19亿元,天保投资出资2亿元。海航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合资成立天津航空为天津及环渤海经济腾飞提供助推力。海航主导建立天津航空,与其早先布局在天津的物流、租赁产业互为犄角,从而为三大支柱产业的优势互补提供了新支点。

  通过以上战略运作,海航实现了战略布局的飞跃。展望未来,海航将结合国家政策,立足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成为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打造密切连接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产业乃至现代农业的全景战略链,力争5年内实现打造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目标。

  中图 海航集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贫助教是海航每一位员工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下图 2006年8月由海航发起的光明行动来到内蒙古自治区。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