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国后盾 伟岸如山————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繁荣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李 凯 赵 博

  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直至今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回归12年,香港经济栉风沐雨,却依旧保持繁荣稳定。

  每逢天灾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来临之际,香港同胞总能听到一句温暖人心、振奋鼓舞的话语:祖国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这庄严承诺背后,是中央政府一项项“挺港”、“惠港”政策,激励着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同胞共同努力,百折不挠,愈挫愈强,不但战胜了种种困难,而且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

中央时时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

  回归12年来,香港经济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和当下的国际金融危机三个时期遭受了重大困难,危难时刻,中央都及时伸出援手,帮助香港一一化解危机。

  时过多年,香港市民仍然对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特区政府与国际“金融大鳄”那场大战记忆犹新。当时,甫回祖国怀抱的香港被蔓延亚洲的金融危机引爆了多年积存的经济泡沫,港元遭到国际金融炒家的疯狂狙击,股市狂泻,汇率震荡,金融体系一时风雨飘摇。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特区政府毅然决然入市反击国际金融炒家。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大战,最终击退国际炒家,香港金融市场化险为夷。香港舆论事后评论,在这段最困难的日子里,中央政府的援助之手一直没有放开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战胜金融危机的有力后盾。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香港又接连遭逢“9·11”事件引发的全球经济不景气、非典暴发等问题,经济进入风雨之秋。面对前所未有的一波波冲击,特区政府团结广大香港同胞,沉着应对,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香港,保持了香港的稳定和发展。

  2003年,就在香港经济陷入低迷、市道不景气的时候,《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安排”或“CEPA”)签署了。这一惠及香港经济的特殊“安排”,涵盖了贸易、金融、服务、旅游等各个经济领域,加速了相互间资本、货物、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如雪中送炭,成为促进香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催化剂,香港经济得以从金融危机、非典等打击中实现重要转折。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经济高度外向型的香港造成了重大冲击:出口大幅下滑,内部需求严重萎缩,失业率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第四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衰退了2.5%。

  中央政府十分牵挂香港经济面临的艰难处境。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12月19日在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时郑重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金融经济稳定,将继续全力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央相信,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和和谐发展的局面。

  同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曾荫权的时候宣布,推出包括金融合作、经济合作、基础设施等7个方面的共14项强有力措施,支持香港克服金融危机,继续巩固和提高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今年3月,中央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作出全力支持香港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重要部署。

  5月9日,内地与香港提前在上半年正式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六》,内地对香港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放宽准入条件;在法律、公用事业、电信、银行、证券等一些敏感领域,内地采取了较大开放力度的措施,并在广东先行先试。

  “中央决定,CEPA补充协议六提前3个月即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说,“这将帮助香港业界更早利用CEPA补充协议六的优惠措施进入内地市场,是中央支持香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4月,内地累计进口享受零关税待遇香港货物总值21.7亿美元,关税优惠额13.4亿元人民币;共有14个大类港产货物先后以零关税方式进口,基本覆盖香港现有生产能力;通过CEPA及补充协议,内地陆续向香港开放了金融、法律、会计、建筑、旅游、医疗、物流等42个服务行业,优惠措施达250项。此外,已有2100多家香港服务提供者按照CEPA的优惠措施取得“服务提供者证明书”,申请投资内地。香港制造业由此获利丰厚;许多领域已达到国民待遇的程度,巩固和发展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

  中央在短时间内接连出台的这些强有力措施,增强了香港各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信心,稳定了香港社会。“这些政策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对特区的支持,国家是香港的坚强后盾。”曾荫权说。

  “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中央政府的一切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万变不离其宗,……这甚至写入了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陈佐洱这样谈到自己在中央领导下对港工作的体会。

标本兼治 长短并用

  12年来,中央政府出台的对港优惠政策既考虑到香港短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又针对香港特点,兼顾长远利益,促进香港长期繁荣发展。

  2003年6月,CEPA签署正值香港因非典疫情暴发、经济陷入低迷的艰难时刻。CEPA不但使香港经济迅速复苏,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碍,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各项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经济上的融合,从长远看,为香港实现经济转型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

  几年来,随着内地与香港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CEPA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六个补充协议先后签署。

  “CEPA的长期效应已经显现。”唐炜说,CEPA签署正好是香港回归12年的中间节点。从统计数字看,前六年与后六年相比,香港GDP年均增长从—1%反弹至6.3%,股票市值年均增长从2.1%跃升至13.4%,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从—5.6%逆转至9.6%,与内地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也从6%跃升至18.4%。

  “香港是开放的国际化城市,不能说这些积极变化完全是CEPA带来的,但不可否认,作为中央惠港政策的重要部分,它起到了重要作用。”唐炜说。

  香港是亚洲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保持和进一步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对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融领域,中央政府对香港银行业采取了一系列优于WTO承诺的开放措施,放宽香港银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减少审批环节,为香港银行提供了实质性和大幅度的优惠条件;积极推动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内地与香港建立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等。截至2009年5月,共有15家香港的银行在内地设立了独资银行、17家分行和14家代表处;香港共有41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34亿元;内地银行卡在香港使用累计清算总金额折合人民币928.5亿元;香港人民币银行卡在内地使用累计清算总金额为53.44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等5家内地金融机构,已在香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7笔,累计发行金额达220亿元。

  在证券领域,中央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支持内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内地有条件企业与香港上市企业合作,进一步扩大内地证券业对香港开放。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证监会已批准150家内地股份有限公司(H股)到香港上市,筹资总额达1123亿美元。此外,96家中资控股红筹公司也在香港上市,筹集资金约1324亿美元;还有225家企业以“小红筹”形式在香港上市,筹集资金约389亿美元。香港上市H股公司、中资控股红筹公司市值合计7万亿港元,占香港总市值的51%。

  “中央对港优惠政策有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如扩大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能够在短期内对香港酒店、交通、零售等服务行业起到拉动作用,减少失业;有些政策则是着眼未来,如港珠澳大桥等涉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件、软件的改善,消除各种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说。

  他认为,中央的政策既照顾到现实,又考虑到长远,从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出发,针对香港的特点制定目标,成效显著。

  香港《经济日报》日前在评论中央的惠港政策时指出:中央协助香港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方面设法缓解香港因金融危机所衍生的各种经济问题,另一方面着力促进香港的长远经济发展,实行既治标又治本的战略思想,长短并用,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的体贴关怀以及力保香港繁荣稳定的信心。

“一国两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实践

  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还体现在把香港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在经济领域对“一国两制”进行了成功实践。

  2006年初,中央政府首次在5年规划中提及香港,“十一五”规划提到要加强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

  香港舆论指出,“十一五”规划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明确了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对支持香港保持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和加大香港与内地合作力度的阐述,比以往更充分、更具体、更具导向性,这是中央对香港经济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同时,“十一五”规划犹如未来发展路线图,给力图扮演中国内地与世界中介桥梁的香港带来了巨大机遇。所以,只要读透“十一五”规划,就会发现对香港来说,无异于一幅内地的“寻宝图”。香港背靠生机勃勃的祖国,不仅可以共享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荣光,还意味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曾荫权表示,香港的未来策略就是要加强与内地在货物、资金、信息、人才这“四大流量”上的交流,充分把握国家“十一五”规划带来的新机遇,保持并加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的地位。“只有在国家发展中定位,香港才可以在全球竞争中找到合适的角色。”

  2009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合作确定为国家政策,从而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的粤港澳三地遭遇空前挑战的严峻时刻,为粤港澳合作开创了新的机遇。

  对此,隆国强指出,自“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央把香港纳入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战略中,把香港纳入到整个国家统筹发展考虑。香港的发展,通过服务于内地经济实现互利共赢,是“一国两制”在经济领域的创新和成功实践。

  香港学者宋小庄日前在一个研讨会上指出,创新是“一国两制”生命力所在,在港澳的法制、国际区域经济、贸易以至区域合作等都能充分体现它的创新性。中央提出的“惠港”政策措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均说明“一国两制”的无穷生命力。

  增强信心迎难而上,谋划长远化危为机。这是中央对香港的殷殷期待。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一定能继续保持繁荣发展,这朵珠江口的紫荆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繁盛。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