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回答重大问题 充分展示理论魅力
——各地兴起学习宣传《六个“为什么”》的热潮

  最近,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以下简称《六个“为什么”》),在各地街头巷尾为百姓所热议,成为热门话题。

  “本书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直面重大的现实问题,观点鲜明、语言生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说服力。”“这是一本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将科学理论大众化的读本。”许多干部群众这样认为。

  《六个“为什么”》出版以来,不仅在各界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各地也相继兴起了学习宣传《六个“为什么”》的热潮。

  各地各部门积极将学习宣传《六个“为什么”》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不断引导干部群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近日,华电福建公司的支部党员们收到了一份厚重的“礼物”———这是“七一”期间该公司党组为每个支部党员送去的一份“精神邮包”,里面包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我们对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所经历的艰辛与波折缺乏切身体会,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上,面对各种立场、观点不同的思潮、言论,时常会感到困惑。但是,现在对这些问题找到答案了……”华电福建公司的一位党员职工在认真学习了《六个“为什么”》后,疑惑一一释然。

  “这本书不仅廓清了我们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他说。

  事实上,远不止是华电福建公司,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将《六个“为什么”》作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对《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宣传普及工作。

  江西、河南、湖南、宁夏、新疆等地党委领导亲自过问,天津、河北、内蒙古、广东、四川、甘肃等地专门下发通知进行部署,辽宁、吉林等地党委宣传部与教育厅、团省委等有关部门召开联合办公会议……在中宣部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学习《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的通知后,各地相继对学习宣传普及工作作出周密部署———

  有的地方党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扩大学习宣传普及力度和范围,做到党员领导干部全覆盖;

  有的地方及时传达通知精神,对各系统特别是对高校青年学生学习使用《六个“为什么”》的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有的地方召开全省宣传部长座谈会、理论科长工作会,对《六个“为什么”》学习宣传工作具体安排……

  “科学理论是人生前进的灯塔,我们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除了自身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外,还需要优秀理论著作的引导。”各地各部门的不少领导干部表示,要把《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宣传普及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与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明确任务要求,推动各项活动深入开展。

  不仅如此,各地各部门还把《六个“为什么”》作为重要学习材料,推动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高校师生的理论学习,引导干部群众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在上海、湖北、重庆等地,他们将《六个“为什么”》列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必备用书,分专题、分阶段、多形式地组织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在浙江、安徽、海南等地,他们通过举办读书会、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六个“为什么”》的体会;

  在新疆等地,他们要求每位党员干部人手一册,并计划通过层层举办专题学习研讨班,将各级领导干部轮训一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

  在江苏、陕西等地,他们将《六个“为什么”》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理论学习的必备用书和重要内容。

  在吉林、黑龙江、上海等地,他们把《六个“为什么”》列为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教材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辅助材料,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在广泛的宣传和普及之下,学习《六个“为什么”》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热浪”。《求是》杂志总编辑张晓林说,《六个“为什么”》一书,把摆事实和讲道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大量生动的事实、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赋予理论以说服人、感染人的巨大力量。这也正是《六个“为什么”》具有不同凡响的理论震撼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各地各部门以多种方式方法、手段载体,广泛开展六个“为什么”宣讲教育活动

  “叫好又叫座”———

  这是近一段时间来,《六个“为什么”》在各地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网上访谈、电视专题片和社科讲座中取得的良好效果。

  那么,《六个“为什么”》究竟是怎么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又如何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呢?各地各部门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内蒙古、江西、云南等地电台、电视台在重要频道拿出重要时段,设立特定栏目,播出摘编和学习体会文章;

  北京、湖北、湖南等地主要媒体和理论刊物开辟专栏,并发动网站扩大宣传普及覆盖面;

  吉林、浙江、甘肃等地通过开展理论访谈、各类实践活动、征文比赛、党日活动,确保《六个“为什么”》深入寻常百姓家;

  西藏、青海等地正在组织《六个“为什么”》的民族语言翻译印制发行工作,满足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学习的需要……

  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的作用,向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介绍《六个“为什么”》编写出版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

  除此之外,北京市委讲师团、河北省委讲师团、辽宁省委讲师团、广东省委讲师团围绕《六个“为什么”》,组织专题宣讲组,结合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编写宣讲提纲,广泛开展《六个“为什么”》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专题宣讲活动,努力讲清楚、讲明白六个“为什么”。

  “《六个‘为什么’》中的鲜明观点是建立在群众可以理解的语言基础之上的,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来的。”在听了辽宁省委讲师团的演讲后,大学生陈林涛感触很深。他说,比如《六个“为什么”》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时,引征了“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全球‘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等评选活动中,马克思以高票位居榜首”这一事实。“这样,更加易于入耳、入心。”

  “学而不思则罔。”任何理论研究都应该做到“学以致用”,并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有益的成果。为此,各地各部门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推动专家学者围绕《六个“为什么”》进行深入研究,努力形成一批重要理论成果———

  天津、山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组织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相关问题理论文章,深入研究阐释六个“为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安排媒体和理论刊物集中刊登研究成果;

  福建、贵州、云南等地把对《六个“为什么”》的研究列为重大研究课题纳入社科基金课题指南,加大资助力度,组织理论界围绕《六个“为什么”》中阐述的基本结论、重大观点,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并给予研究经费资助;

  山西、浙江、广东等地还把学习研究《六个“为什么”》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社科理论界的作用,深入研究和解决关系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研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江苏、广西、海南等地组织社科理论界紧密结合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的实践,深入研究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努力推出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

  《六个“为什么”》架起的是一座理论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也鼓舞了更多人立志成为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六个‘为什么’》生动地回答了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种种疑惑和问题,从而加深了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即将奔赴西部地区基层工作的北京大学学生杨哲昊在学习了《六个“为什么”》后表示,自己到西部工作后,一定会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理论在基层发芽、结果。

  《六个“为什么”》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很有意义,要把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宣传活动不断向纵深挺进

  这虽然是一本通俗晓畅的小册子,但却简洁而深刻。

  “《六个‘为什么’》既讲清楚了‘必须坚持什么’,又讲清楚了‘不能搞什么’。通过学习,我深化了对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武汉大学副教授李旭晖觉得学习《六个“为什么”》后收获很大。

  “《六个‘为什么’》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很有意义。”在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表示,这本读物如此集中、全面、深刻而有针对性地回答了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说明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达到了历史的自觉。

  一句句话语表达着读者的共鸣,一遍遍翻读透射出读者的欣喜。

  连日来,《六个“为什么”》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的热烈反响让人不曾意料———

  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师生表示,《六个“为什么”》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批驳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错误思潮,回答了困扰人们的大是大非问题。“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大学生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

  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情理交融———这是理论工作者的心声。上海市委党校、浙江省社科联、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才让《六个“为什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示范意义。

  “我们工人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学懂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像《六个‘为什么’》这样优秀作品的引导。”对于中国石油、吉林一汽、浙江正泰电器等单位工人来说,学习《六个“为什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一些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等也纷纷围绕《六个“为什么”》,自发撰写体会文章、读后感以及诗歌等,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同。

  ……

  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也纷纷表示,下一阶段,要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六个“为什么”》的学习宣传普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学生头脑,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 文/新华社记者 谭 浩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