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江黄金水道调研行 ③
黄金水道带动沿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记者 齐 慧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全长6300余公里,流经七省二市,水系通航里程与水运量分别占全国内河的53%和80%,横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江流域拥有全国近40%的人口、18%的国土面积、超过4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约35%的外贸进出口额,是我国人口、经济、产业的密集带,也是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点地区。

  近日,记者沿江而上,采访了上海、湖北、重庆、四川等省市,一路上我们看到的风景在变、听到的方言在变,码头的繁忙、工人的忙碌、船舶川流不息的景象却都一样。我们深刻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沿江地区交通物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

促进流域经济快速增长

  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9%—10%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长江流域地区GDP占全国比重将达到50%左右。

  长江黄金水道最重要的作用是运输,在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运输中,长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运是煤炭主要消费地长三角地区最主要的供应通道,每年约有85%的煤炭通过长江运输,形成了东部沿海煤炭运输通道和长江、京杭大运河运煤通道;华东、中南地区炼油工业所需原油相当部分也通过海运转长江航运;目前每年约85%的铁矿石也需通过水路运输完成,长江下游地区港口已成为区域重要的铁矿石接卸转运基地,为沿江地区钢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长江水运的支撑下,沿江地区工业化和重工业化趋势明显,除上海和湖北外,其余省市从2000年到2007年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平均增加了4.8%,全区域工业总产值中68.7%由重工业完成。七省二市经济总体上对黄金水道及其支流的依存度达到9%,其中工业的依存度达到14.32%,沿江重化工企业原材料运输对水运的依存度高达80%以上。

  在促进沿江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与发展还直接促进了水运、港口仓储、基建养护、船舶修造、港航服务等水运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产值。经测算,2006年黄金水道直接GDP588.39亿元,GDP贡献度为0.794%;2007年黄金水道直接GDP771.73亿元,GDP贡献度为0.871%,直接GDP较2006年增长31.16%,而同期七省二市GDP增长率为19.53%。

  从地区来看,黄金水道贡献最大的是上海,其次是江苏和重庆。从不同产业来看,港口仓储的贡献最大,约占41%—48%,其次是水上货运,约占18%—24%;但是增长最快的是水上货运,增速为64.84%,其次为管理部门和船舶修造,分别是64.59%和29.74%。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近几年来沿江省市都加大了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其中航道整治与维护、港口泊位建设和船舶制造等都需要使用和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这直接拉动了沿江地区建筑材料、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水运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间接拉动了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

  据测算,2007年黄金水道的间接经济贡献为11157.86亿元,同比增长了35.36%,相对于直接经济贡献等于放大了14.5倍,对沿江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拉动了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采掘公用建筑业的发展。

推动沿江产业合理布局

  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优势,形成了“钢铁走廊”、“石油化工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电力工业走廊”及农业经济产业带。

  由于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优势和对上下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沿江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特征,冶金、石化、电力、汽车、建材、机电等大用水、大耗能、大运量的产业不断聚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化工业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大户,运输需求很大。长江航运发展与沿江产业发展的联动性日益增强,随着沿江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长江干线货运中,煤炭、金属矿石两大货类分别上升到第一、第二大货类,其中2007年煤炭货运量达到2.58亿吨、金属矿石货运量达到1.73亿吨,已占运输总量的38%,在服务沿江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沿江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重化工业、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的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形成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电、轻纺、建材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沿江地区的钢铁与石化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3%和46%左右;沿江汽车走廊已初步成型,集中了全国40%的汽车产量;发电量占全国的30%,其中水电占55%,是我国水能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水泥产量占全国的35%,是我国重要的建材工业基地之一;机电工业竞争优势突出,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和37%,微型电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8%和53%,已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又加大了长江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力度,出台了《“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集聚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长江沿线省市也纷纷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将发展重点逐步转移到临江城市或地区上来。江苏省从2003年开始正式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沿江产业带及城市群;安徽省提出“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响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的沿江开发思路,大力建设皖江经济带;江西省把九江沿江开发作为重大战略高位推进;湖北省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之后,又提出要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重庆市提出要依靠长江黄金水道港口,促进港口与园区联动,建设沿江经济带;四川省提出要建设沿长江经济走廊。

带动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长江航运横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辐射效应体现在连接上、中、下游经济带,使其成为一个联动发展的经济体,形成一种“网络”辐射优势。

  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总量、贸易总额约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中央确定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到位,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积极变化,长江沿江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已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区。

  长江航运的区域经济辐射效应主要体现在连接上、中、下游经济带,使其成为一个联动发展的经济体,形成一种“网络”辐射优势。长江流域经济带以长江干流两岸为经济带的生长轴线,以大中型内河港口或水路交接枢纽为生长点,内河水运是实现经济带内部和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通过干支航线及港口集疏运线路实现与经济腹地之间的广泛联系。

  沿江七省二市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594亿元,是2000年的2.63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率达到12.1%。长江三角洲、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联合与协作明显改善。长江沿江地区对国内外资本和产业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和外商投资的密集区域。长江沿江地区的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沿江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加快融合。沿江七省二市外贸进出口额由2006年的5718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82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

  目前,长江黄金水道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长三角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经济区,将进一步成为中国经济布局和经济腾飞的核心地区。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成都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验)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实施,江西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长江沿江地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将更趋协调、互补和可持续,区域经济发展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特别是沿江地区未来可能形成的经济中心布局,着眼于尽快形成沟通东西部的国家级运输大通道,将引导和促进国土均衡开发,为缩小地区间差距提供基础条件。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