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世博会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世博情结
用相机记录世博
本报记者 沈则瑾

  江潇琳,网名维维安,整天和孩子打交道的小学美术教师,学绘画,更爱摄影,照相机成了她的“第三只眼睛”,用来记录她的“直觉空间”————她为自己照片起的一个栏目名。

  去年9月6日,江潇琳和一帮摄影爱好者参加一个名为“记录周家渡———迎世博会600天”摄影活动。世博浦东园区部分坐落在周家渡街道,第一次站在与园区相邻的一幢28层高楼的顶楼俯瞰世博园区,江潇琳被震撼了,虽然举目皆是工地,“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还仅仅矗立起四根擎天柱,但世博园区宏大的建设场景还是让她有了跟踪拍摄世博园区的激情。

  江潇琳在网上晒出的世博园区照片很受好评,她等不及每100天一次的集体活动,50天后就开始了第二次拍摄。她来到第一次登高的小区,找到物业陈述再上高楼的理由,还不忘出示上次的“摄影证”。

  被江潇琳的诚意所打动,物业破例允许她到最高一层楼的走廊取景。从同一个视角看出去,世博会“一轴四馆”已比上次“长高”许多,轮廓依稀可辨。

  江潇琳还有几次在傍晚时分取景,那些记录夕阳下园区建设者晚归的照片十分动人。

  江潇琳行走在世博工地附近,有时她会连续走上半天甚至一天,从浦东园区到浦西园区,镜头里建筑工人成了主角,日渐“长高”的世博场馆已高出围墙一大截,成了最好的背景。

  现在,江潇琳已拍了不少世博的照片,有倒计时600天、500天的,也有400天的,她说她会一直拍下去,直到世博会举办和世博会之后,如果能把这些照片放在一起展出,一定十分有意义。她辅导的摄影小组的孩子们在她的影响下,也爱上了世博摄影,这让她十分欣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