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探访 ④
福建晋江:在创新中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
本报记者 乔申颖 石 伟 

  30年,福建省晋江市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时间竟然长达30年!晋江人说,因为他们期待的,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产业基地,而是一座崭新的体育之城!

  2007年12月,晋江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功;在次年5月举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现场,以“中国体育城市”的宣传形象全新亮相。

  “改革开放30年,晋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工业城市,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经过现实层面和战略层面的权衡,我们申报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希望以此为契机,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我们不是就体育而体育,体育是一个切入点、媒介、平台,用它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主抓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的晋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永宁说,“体育产业基地只是一个载体,我们的目标是实现3个创新: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体育发展模式、创新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为什么选择体育

  “我们晋江和人家竞争,要打什么牌?肯定要把最亮的牌拿出来打,那就是体育。从现实性来说,晋江有发达的体育用品产业;从前瞻性来说,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在张永宁的眼中,体育城市之于晋江,实在是天作之合。

  在晋江深沪镇运伙村一个漂亮的农家小院里,记者见到了被称为“超级球迷”的郑金表。瘦高个儿,身穿体恤衫牛仔裤,要不是他自己说,还真不像过了花甲之年的人。说郑金表是“超级球迷”一点不夸张,他家的3层小楼,整整两层专门放他的体育收藏品。有他和运动员的合影、运动员签过名的体育用品、各式纪念封等等,挂着的、摆着的放满了8个房间和客厅、走廊。在二楼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还设有一个北京奥运会的专门展示区,祥云火炬、福娃等纪念品一应俱全。

  在郑金表家里,可以很轻易地感受到晋江体育的一个特点: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共生共荣。郑金表现任晋江市球迷协会副会长,也是老资格的民间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他家里那些与国内外运动员、运动队的合影几乎全是在晋江拍摄的,其中明星如云。说起为什么他们愿意到晋江这个小城市来打比赛,郑金表很自豪,“我们的体育用品产业发达。没有经济基础,体育活动肯定发展不起来。”

  正如郑金表所说,你可能不了解晋江,但一定不会对晋江走出来的体育用品企业感到陌生。安踏、361°、乔丹、喜得龙……这些晋江土生土长的知名企业,加工厂房散布在各个村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晋江的发展就与这些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郑金表的记忆中,晋江的民间体育组织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健康发展时期,而这也正是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开始自创品牌,进入飞跃式发展的阶段。如今,晋江拥有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42个,体育用品企业30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去年全市体育相关产业增加值174.15亿元,占GDP的25.22%;从业人员31.9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26.21%。

  与此相应的是,全市每年举办多达500多项次的体育赛事。尤其是篮球,当地人对它的热情,常常让第一次到晋江的人惊讶不已。据说,全晋江市一共有808个篮球场,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居民,有许多篮球好手,每年一届的基层村(社区)篮球赛已经进行了11年。另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是,晋江还拥有一家CBA俱乐部————福建SBS浔兴篮球俱乐部。俱乐部总经理许克告诉记者,2008至2009赛季,球队的成绩是CBA联赛第六名。

  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的角度,晋江都拥有足以自豪的体育资源。“城市发展的战略不仅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到可行性。”张永宁说,“我们晋江和人家竞争,要打什么牌?肯定要把最亮的牌拿出来打,那就是体育。从现实性来说,晋江有发达的体育用品产业;从前瞻性来说,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致力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的寿命的都是朝阳产业。”因此,在张永宁的眼中,体育城市之于晋江,实在是天作之合。

机遇源源不断来

  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还包括文化等各个方面。“体育城市”建设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如果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吸引各方的资源和智慧来共同推动晋江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

  5月7日,361(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10多天后,又成为2009中国乒超联赛冠名赞助商。晋江国家体育城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莲介绍说,在晋江,像361°这样大手笔赞助体育赛事的企业不在少数。仅2004年以来,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在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的广告就达60.91亿元;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家运动队24.21亿元。这既是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在过去10多年

间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它们运用体育元素进行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的惯常方式。

  然而,在晋江中体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波海的眼中,事情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通过体育城市的建设,企业可以把握的机遇将远不止广告和赞助。今年4月19日,晋江中体由晋江市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中体产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公司目标就是推动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运营,服务本地企业发展。管理团队包括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振绵、中体奥林匹克花园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祖航等四位中体集团高管,顾问团队则以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为首,各方的重视可见一斑。

  范波海也来自中体集团,从北京来到晋江签下3年合约,吸引他的正是这个体育大平台上无限的可能。“如果把体育产业看成大体育,就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不是仅仅说赞助一些比赛。我们希望大家一起能在产业和城市的发展中去寻找合作的机会,和晋江的企业一起共享这个机遇。”

  范波海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雅典奥运会的时候,中体集团和港中旅国际旅行社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个服务中国人赴雅典看奥运的体育旅游项目。由中体集团负责提供雅典奥运会的门票,港中旅负责在雅典当地的接待服务。后来,港中旅由此受到启发,开发了一系列体育旅游产品。“体育营销的范围很广,可以像晋江企业以前那样请明星、创品牌,然后铺货、打开市场等等。但是也可以像港中旅这样从一个项目做起,做得好就可以开拓出一个新产品的门类。”范波海说,“这需要开阔思路,一起来探讨。有的时候,一件事的解决需要另一件事来提供契机,就事论事只会停滞在那里。”

  范波海的话道出了晋江市政府管理层的共同心声。“晋江的工业非常发达,但是第三产业、城市环境等方面与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功能,这几年也摸索了很多,但是成效都不太大。”林金莲说。城市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指标,还包括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体育城市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如果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吸引各方的资源和智慧来共同推动晋江的发展,必将会碰撞出源源不断的机遇。

一切从整合开始

  晋江将“体育城市”确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调动一切力量去做好它。晋江“体育城市”的规划自有一种号召力,会吸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沿着晋江东南部美丽的海岸线一直向南,你会看到很多叹为观止的景色。除了天然形成10余个沙滩,这里还拥有神奇的海底森林遗址和一条延伸入海的宽阔沙桥。

  海岸以里,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其中67.7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的规划区。对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的晋江来说,这是最好也是最后的未开发区域。

  资源有限,目标宏大,如何协调其中的矛盾?张永宁的回答是:“借智、借力、借平台、借资源,整合力量,集中突破一个点。”晋江将“体育城市”确定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调动一切力量去做好它。晋江“体育城市”的规划自有一种号召力,会吸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事实也的确如此。目前,晋江已获批筹建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国家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和国家极限运动训练基地;与中体产业集团、七匹狼、澳门金龙、上海复旦、浩沙等8家知名企业签订投资合作意向协议,项目涉及体育设施、企业总部、住宅、酒店和商业等,总投资额58.45亿元;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签订70亿元和16亿元额度的融资合作协议……为什么大家愿意来晋江谈合作?范波海的话很有代表性,“因为看好晋江的大规划,是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设计出的方案,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事,而不是概念。”

  在城市内部,体育也在悄悄发挥着向心力。体育用品企业纷纷找上门来,表达合作的意愿。

  “我们有个目标,慢慢来整合资源。希望能把支柱产业做强做大,但也不排斥其他产业的存在,应该说要一起发展。不过,对整个城市来说,总得有一个亮点,有个中心。”张永宁这样说。

  他们追求的是找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做最完善的规划、下最大的决心、往最好处努力。张永宁说,“国外也有些城市,通过盖体育场馆、引进体育赛事,实现城市再造和转型。我们想走这条路,同时,探索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统筹发展的新模式。我们做的事情很多都是开拓性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小地方,但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把‘体育城市’的概念向全国宣传出去,可以引起大家对体育更多的思考,对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更大的关注。”

  晋江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武术之乡等称号。

图片说明:

  图2、3: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舞龙、舞狮、邰狮、踩高跷等民间体育项目,与篮球、排球、足球等群众性体育赛事交相辉映,使晋江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城市。

  图4、5、6:

  晋江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运动场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正在从事体育锻炼的市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