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论坛
调整经营观念树立长远意识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长 张延华

  今年,对我国拍卖行业来说,无疑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一个重要节点。

  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拍卖业遭遇了自行业恢复发展以来首次成交总额下滑的情况,年成交总额2713.79亿元,比上年下降18.55%。其中,占全国拍卖市场一半以上成交份额的房地产拍卖业务减少了639亿元,同比下降26.5%;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去年则呈现出春拍较好,秋拍缩水,先高后低的走势。

  进入今年,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行业经营紧缩的局面仍未根本缓解。一季度成交总额389.22亿元,持续了自去年三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曾在2009年中国拍卖行业蓝皮书中明确指出,“调整”二字是关键,这其中包括了对企业经营内容、经营方式以及经营理念等方面的调整。

  经过今年近半年的调整,从国内拍卖市场出现的一些变化来看,这些调整已开始显现积极效果。

  受国家各项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一季度国内新车市场销售回升,直接拉动了机动车拍卖业务的增长,总体增幅达36.3%。

  艺术品2009春拍也出现了“温中见暖”的局面。从已经结束的春拍情况看,各拍卖行的表现值得赞许。嘉德以5.41亿元收槌,翰海成交3.5亿元,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如中国嘉德上拍的宋人(旧题萧照)《瑞应图》和北京翰海上拍的经典油画《南泥湾》等一批精品,直接拉动了市场回暖。

  因此,评价拍卖市场,特别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积极变化,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第一,企业开始进行经营观念的调整,树立长远的经营理念。许多拍卖行开始冷静地应对艺术投资者。“做百年老店”已经成为许多拍卖企业的正常心态。第二,企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经营内容的调整,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很多拍卖企业都主动减少拍品,保证质量;同时调低估价,吸引买家,以拍品和服务“双优”的品质获得市场的认可。

  实际上,对拍卖业而言,实力才是尽早迎来市场春天的有力武器和可靠保障。而经过调整后的拍卖业,必将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