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6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林区看林改 ⑥安徽滁州:
荒山披绿装 花果香满园
本报记者 刘惠兰 林火灿
  林改激发农民造林的积极性,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农民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植的果树已结出累累果实。 本报记者 刘惠兰摄

  “在滁州,最抢手的资源是什么?是荒山!”一见面,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林业局局长郑田生就这样对记者说。

  郑田生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群众的造林热,往日白送都没人要的石质荒山,如今都成了争相承包的造林宝地,人们花大心思、大投入耕山造林。过去几十年义务植树都未成活的不毛之地,如今都披上绿装,花果满山了。

  “再有两年,我投入的60多万元就能全部收回了!”南谯区南谯办事处村民周生斌指着满坡果树向记者诉说。

  2000年,周生斌拿出多年经营服装生意的积蓄,承包了200多亩“连草都不长、放牛娃都不去”的荒山,以8万元代价雇用推土机,把这片山翻了个底朝天,种上80亩枣树、40亩桃树和几十亩杨树及景观林。“连续3年大投入,耕山、施肥、浇水,总计60多万元。”他说。

  如今,枣树已经开花结果,仅去年就创收10多万元。树木已经成林,借助生态景观,周生斌还搞起了采摘“农家乐”。去年中秋节,仅一天时间枣园就接待了400多名游客,当天就收入10000多元。“现在要有荒山,我还去承包!”周生斌说。

薪炭林产业初具规模

  “有了这40多亩麻栎树,以后可衣食无忧了。”南谯区办事处湖桥村沈庄组村民孔凡奎说。

  孔凡奎告诉记者,沈庄组村后有大片石质荒山却几乎种不了庄稼。2006年冬天,南谯区林业局动员大家种一种耐贫瘠的麻栎树,这一下可真找到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据南谯区林业局副局长丁伯让介绍,南谯区有几万亩石质荒山,可近年来实验发现,本地野生的麻栎树在荒山栽种后不仅容易成活,且因萌发力强,几年便可成林,5至7年便可轮伐,每亩可产木材5吨,产值约为2000多元。这种树可做用材林、薪炭林和防护林,尤其作为薪炭林出口很畅销,在南谯区已成为特色产业。

  在林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孔凡奎以每亩每年5元钱的价格承包了40多亩荒山,承包期为40年。孔凡奎垦山整地,种下了林业局免费送来的麻栎树苗,还套种了花生。第二年秋天,孔凡奎收获了奇迹:麻栎树成活率达90%以上,套种的花生亩产值近1000元。孔凡奎算了一笔账:各项开支合计640元/亩。可他说,“我2007年就收回了成本,还赚了上万元。”

  去年春天,孔凡奎拿到了林权证,他增收的思路更活了:再栽10亩杨树林;在套种花生的基础上,再套种小白菜、雪里红增大附加值;把承包田腾出来做苗圃,购置近400棵朴树进行大田移栽,搞育苗绿化……

  村民们见孔凡奎承包荒山尝到甜头,纷纷要求承包荒山。现在,走进沈庄组,漫山遍野、整齐而挺拔的麻栎树尽收眼底。“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谁造林谁拥有,大投入就有大收获。在林改政策激励下,农民焕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仅一年多就实现了几代人的荒山植树梦。”一位村干部感慨地说。

  目前,南谯区麻栎薪炭林产业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年产各类栎炭万余吨,总产值近亿元,薪炭林产业已初具规模。

林果产业成增收亮点

  “靠种果树,我盖了房,买了车,还培养出了大学生。”南谯区南谯办事处山林村西古城组村民李明山说。

  这位山东省枣庄市的农民,1999年举家来到滁州做水果生意。林改后,李明山从山林村西古城组承包了40亩寸草不生的荒山。经过深耕细翻,他种下了从家乡拉来的果苗,套种了花生、山芋和打籽瓜。“连续3年,这些套种作物的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基本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果园的后续投资。”李明山说。

  2003年,李明山拿到了林权证,心里更踏实了。这一年,满山果树已经成林,新结的桃子、李子和杏子,让李明山净赚了10000多元。2005年,李明山还清了10余万元债务。去年,李明山发现周围村民开始到处开荒山种果树,苗木紧张,他就刨掉了一些低产品种,在果园里腾地栽培果苗。“这么多人都需要果苗,市场很大。”李明山说,一株果苗在市场上可以卖1元钱左右,壮苗能卖2元。仅果苗栽培一项,李明山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而迅速发展的开山造林,使山林村2000多亩荒山也都变成了花果山。村民依靠果树种植,户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目前,南谯区已形成了以板栗、杜仲为主,银杏、枣树等多树种的发展格局,累计发展经济果林5万亩,“农家乐”旅游项目也渐成气候。

加快林业致富步伐

  “目前,南谯区共有林地43.2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林业占农民收入比重30%以上。”郑田生说,南谯区林业发展已经解决了数量问题,迎来了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以绿化促致富的良好时机。

  郑田生说,目前,南谯区已初步形成了麻栎生物质能源、经济果林、意杨产业、苗木花卉4大产业基地,下步将重点围绕林产品加工抓造林、围绕城镇建设抓苗木、围绕森林公园抓旅游、结合农业发展抓生态,提升林业科技含量,调整林业品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森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5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业产值5亿元以上。

  南谯区副区长光大志表示,由于近几年农民造林热情非常高,已经消灭了荒山。下一步还将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林业产业链,加快推进集体林权体制改革中的配套改革,推进林业要素市场建设,盘活林业资源,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林业产业经济。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