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版)
近年来,沈阳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在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去年,沈阳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增长51.8%,增幅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幅21.5个百分点;全年共接待文化消费者1.1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
从2006年开始,沈阳制定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确定了“工业为体、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提出重点发展出版发行、演出娱乐、传媒、动漫等4大支柱产业。沈阳市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和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努力使其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撑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因此,沈阳市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的硬任务,激发文化发展内在潜能,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同时以保障文化权益为重点,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首先,推进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例如,转企改制后的沈阳杂技团紧扣市场脉搏,先后推出适应国际、国内观众需求的杂技晚会,打赢了翻身仗,海内外好评如潮。着眼于既要保持宏观控制力,又要激发微观竞争力,沈阳市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成效显著,民营文化企业活力倍增,出版发行、演出娱乐和动漫等支柱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仅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就开工建设了关东影视城、卡通城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沈阳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密度与力度均超出以往,今年还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由3700万元提高到1亿元。
其次,繁荣公共文化,构筑“深度和谐”。自沈阳于洪区开出全国第一辆文化“大篷车”以来,“大篷车”共演出350多场,参与演出人员4000多人次,观众超20万人次。去图书馆听讲座,在社区看戏曲,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融入沈阳市民的生活常态。百姓风采大赛、农民才艺展示、民间秧歌展演……市民以演员的身份参与,群众在“文化共享”上各得其乐、在“文化参与”中各显其能。与此同时,沈阳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并且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将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今年,沈阳市还将新建60个乡镇街文化中心、556个“农家书屋”,以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不平衡状态。
采访感言
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孙潜彤
在沈阳采访,有这样几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
“创作、琢磨‘包袱’相当于企业研发。”本山传媒总裁刘双平这样说。“二人转”不是随意的表演,它包含集体创作的智慧。文化企业也讲核心竞争力,也需要不断地自主创新。
“把最好的空间留给未来。”浑南新区负责人这样说。因为这里是梦想起飞的地方,理应把五星级的创业场所留给年轻的动漫产业。在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沈阳浑南新区21世纪大厦内,全是这样的“朝阳团队”。
“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落脚点在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将产出化为回报,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才能着眼大局、立足长远。”这是记者在于洪区委采访主要领导时听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