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09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业界视点
把握属于自己的机遇
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 丁 磊

  从2008年开始,受大环境影响,国内汽车市场由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暂时转入下行通道,然而相比海外同业市场急剧萎缩,业绩大幅下滑的境况,国内市场仍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今年1至3月累计销售260多万辆,在季度上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世界汽车巨头战略重心东移,纷纷制定在华投资新战略和新的销量目标。反观海外,全球几个主要汽车市场一季度几乎都负增长30%甚至40%,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在考虑重组或出售,国际汽车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此消彼长之时,有一种舆论把我们汽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单纯理解为本土企业是否应借机进行跨国收购,认为我们现在能以极低的代价拥有海外优质资产,扩充实力,一步到位地实现国际级企业的发展目标。对此,我认为,如果国内企业的收购能与自己的战略、能力相一致,那么这是一种值得把握的机遇。如果与自己不相匹配或消化不了,即使再便宜的买卖也不算是机遇。很多资产表面上价格不错,综合权衡下来实际上是负价值。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绝不是靠所谓“低价买进”,而是需要在历史的、辩证的、宏观的、前瞻的视角下,去发现和把握诸多属于自己的机遇。

  中国汽车业的机遇至少蕴含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我国还处于汽车消费起步阶段,千人保有量仅为38辆,与世界平均水平120辆和发达国家超过500辆的数字相比,提升空间非常可观,并且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无论当前还是今后,中国汽车市场都潜力巨大,汽车行业都是值得长期投资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二是政府现时及长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和改革振兴政策,包括《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的多条措施,如减征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中央财政支持“汽车下乡”、推进汽车产业重组、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等等,将对产业和市场产生直接和积极的影响。三是国际汽车业的不景气可能促使人才、技术、资本向中国流动,以及中国物美价廉、具有成本竞争力的汽车产品扩大出口。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将向新能源和绿色科技转变,这就给中国汽车业带来了通过技术创新站在同一起跑线或迎头赶上的机遇。

  业界的共识是,中国汽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会一蹴而就,“抢抓”机遇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对于上海通用汽车来说,我认为“抢抓”机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长期不懈的努力,对一些重要的、属于自己的机遇,“抢”在今天,“抓”在长远。

  上海通用汽车赞助了两届博鳌亚洲论坛,上届主题叫“绿色亚洲”,今年的主题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新兴经济体如何发挥作用,其中提到“绿色复苏”,即绿色技术革命可以带来经济复苏。我很赞同这一观点,经济不会永远危机,如果将技术革命作为复苏的重要途径,那么这场危机就转变为绿色成长的动力,坏事就变成好事。

  绿色技术革命不仅能提升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对于产业升级更是意义重大。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为目的,强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新能源战略。借助新能源平台,在新起点上同场竞技,可以大大缩短国内外行业差距,这种全盘洗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是我们必须抢抓,而且一定要抓住的。

  当前及今后国际汽车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围绕环保、节能、降本、增效、安全等重点,在研发、制造和产品领域现代科技的较量。中国汽车业要想跨越式发展,企业要想赢得竞争,最根本的是要靠自身的实力,而这种实力的重要构成,是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整个体系的执行力与竞争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