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江苏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个便利的文化网络从省会延伸到乡镇、农村。
(一)
江苏加快各类文化设施的规划与施工,文化设施覆盖全省城乡。
在江苏省省会南京,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省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先后建成,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先后开工,目前规划设计的还有江苏大剧院等项目。一座座设计精美的文化建筑拔地而起。
在各地市,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市博物馆等,成为当地的文化景观,而174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免费开放,更给全省人民送上了一份文化厚礼。
2006年,乡镇文化站建设被列为江苏省委、省政府农村10大工程和5件实事之一。3年来,省财政共投入9170万元,建成446个达标乡镇文化站,全面完成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苏北农村每个乡镇也有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省财政还设立专项资金,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每新建一个文化站就补贴30万元,老站翻新补贴5万元至20万元。
截至去年底,通过多渠道筹资,全省建成农家书屋9341家,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村村通工程也深受农民欢迎,2005年至2008年,江苏省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1亿元,全省有线电视用户率为全国第一,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60%。
(二)
3年前,江苏省实施了送书、送戏、送电影的“三送工程”,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三送工程”有具体的量化规定:一是对乡镇文化站每年赠送价值1万元图书,再由乡镇文化站流动送至村文化室,方便群众就近读书;二是为每个乡镇每年送4场戏,每场补助2000元;三是每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每场补助80元,所需电影拷贝由省集中采购并免费配送。3年来,“三送工程”仅放映电影就达34.3万场,观众6000多万人次。省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夏建军介绍,2年间江苏省出资为江苏农村建立了近300个数字电影放映点。
基层文化公益活动各具特色。从今年4月起,南京市投资100万元,启动系列“公益交响音乐会”高雅艺术欣赏活动,将持续1年时间,每月安排1场演出,市民可免费欣赏交响乐演出和听交响乐知识讲座;吴江采取10镇联动的形式,10个镇各自排演一台节目,先在本镇演出,然后再去其他镇互演;江阴则把文艺节目制成菜单,让老百姓自己“点菜”,变“演什么看什么”为“点什么演什么”,观众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江苏省目前正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是以数字网络为纽带的新型文化服务。省文化厅与省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网合作,建成的基层服务点已经覆盖全省1000多个社区和1.7万个行政村,城乡百姓在这些服务点可免费上网,享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和省文化信息资源中心专门提供的优质文化资源。
江苏省还不断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广电网络目前已整合成全省一张网。未来,政府将以广电网络为载体,把电视机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农民看戏、看电影,了解科技、保健、养生知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今年,江苏省将再投入15亿元进行网络改造,新媒体时代的公益文化服务将很快进入城乡家庭。
(三)
为鼓励多出精品,江苏省加大了对文艺创作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对现实题材、农村题材、青少年题材的作品更是重点关注。对获得全国和省级“五个一工程”奖、老百姓欢迎的优秀作品,给予专项奖励。舞剧《红河谷》、昆剧《1699·桃花扇》、滑稽戏《青春跑道》等舞台艺术精品受到奖励后,增加了对基层的演出场次。新设立的省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每年资助影视、动漫作品近3000万元。
为激活艺术精品生产,江苏省全方位创新文化投入、运行机制,变“养人”为“养戏”,变事业拨款为替剧目、替演出买单,同时增加奖励,“以奖代拨”,“以奖代投”。江苏省演艺集团改制以后,江苏省以政府采购、奖励、演出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逐年加大对艺术生产的投入,鼓励创演新戏、文艺惠民。去年,演艺集团演出场次达5119场,其中各类文艺惠民演出3151场。据了解,从今年起的5年内,江苏省政府还将加大对文艺惠民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