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15时许,当记者来到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时候,等待入园参观的游客已排成了几条长龙。刚进门的道路两旁,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商品摊点摆得一眼望不到头,风格迥异的各类商品让中外游客大开眼界。
在“安顺蜡染版画”的摊点前,民间工艺师江海正在热情地给顾客讲解安顺蜡染的历史和蜡染版画的特色。“安顺蜡染历史悠久,几经改进形成今天的样式……”江海说,前天收到参加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邀请后,他从贵州连夜赶到了成都。临行前,他精心挑选出200多幅自己得意的蜡染作品,他说:“我要借助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个大平台向国内外游客展示蜡染版画的独特魅力。”
“蒙山茶”、“竹叶青”、“安顺辣子鸡”、“南溪豆腐干”……沿着“民俗文化一条街”走下去,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备受游客青睐。公园的小路上,每隔几米就竖立着一块展板,从“四川清音”、“玛达咪山歌”到“德拉迈茨鼓乐面具舞”、“西西里木偶剧”,展板上图文并茂地介绍世界各地的特色民俗文化。
记者在公园里看到,孩子们成了游园的主角。每一块展板面前,都聚集着不少孩子,在介绍成都双流县黄龙溪火龙灯舞的展板面前,一个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指着上面的文字有板有眼地读着“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每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活动包括舞龙表演、南狮表演……”不少家长表示,带孩子来参加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的是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情,感受祖国厚重的民俗文化积淀。
在活动现场一隅的座椅上,80岁的杨正春老人笑眯眯地欣赏着各地剧种———“川剧”、“四川清音”、“黄梅戏”、“河南越调”……“我很高兴,中华民族的文化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且有了很好的发展,我相信在将来我们的子孙还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