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落实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为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新经验,促进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本报特别组织了“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大型采访活动,3月31日一版头条刊登报道《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亮点纷呈》,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并从该日起在“旅游经济”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已刊发了上海、浙江、湖南、广西、江西等地著名红色旅游区的14组报道,引发读者共鸣,一些热心读者来信发表感言。
(一)
《经济日报》推出的“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通过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的报道,让读者身临其境,了解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重温了中国革命史。报道不仅大力弘扬了爱国主义主旋律,而且激发了广大读者对红色旅游区的向往,对拉动旅游消费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级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黄山及周边就有2条。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和配套开发,将红色旅游与乡村体验游、徽州文化感受游、世界遗产精品游等有机整合,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今年清明小长假三天内,黄山市共接待游客43.68万人次,大幅超过去年同期。近期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好的迹象,我们对黄山市实现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070万人次的目标充满信心。
安徽省黄山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
郭纯诚
(二)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人在旅途”、“精品线路”、“红色风景线”、“游客感言”等专栏文章行文流畅,可读性强,尤其是读到我去过的那些红色旅游景点,就好像身临其境,备感亲切。作为旅行社的一员,我最关注的是“游客感言”栏目。该栏目选用各红色旅游景点有代表性的游客留言,真实感人。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遗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具有经济开发价值功能。
建议《经济日报》更深入地报道各方游客的感言,特别是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感受和建议,以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游客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此外,建议在报道中多登一些红色旅游方面的数据,并对红色旅游市场做进一步解读。
北京青年旅行社建国路门市 晏 丹
(三)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形式多样,通过专访、纪行、摄影、数据图表等形式报道了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区蓬勃发展的喜人形势,充分反映了各地红色旅游发展的新进展、新经验、新趋势。如3月31日刊登的《展现开天辟地伟业 推动旅游经济繁荣》报道中提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近两年个人观众明显增多,占到70%,团体观众中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又占60%。
红色旅游系列报道在清明节前推出,非常适宜,有利于推动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期间旅游经济的繁荣。
湖北省武汉市委办公厅 方家平
(四)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采访深入扎实,见事见人,多角度地反映了红色旅游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的诸多实惠。如4月2日“人在旅途”栏目刊发的《吴建中和他的“农家乐”》一文,生动地描述了红色旅游给“农家乐”带来的兴旺场景:“热气腾腾的农家饭菜的香味飘散开来……”情景交融,现场感强。又如《红色景区人如织 资源融合促发展》一文提到,江苏徐州马陵山做“春华秋实”文章,增加了采摘项目,把红色旅游与农业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景区周边1万多农民致富。这些报道对我们发展地方经济有很大启发。湖南省芷江县作为革命老根据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休闲农庄、“农家乐”52家,年营业收入2240万元,有5万多人在旅游和相关产业上致富。
湖南省芷江县委宣传部 补坤海
(五)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中创新旅游体制机制、实现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的经验,值得一读,值得借鉴。如上海市通过有效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扩大文化内涵,使红色旅游景点和都市人文时尚资源相连,用全新的形式赋予了红色旅游新的活力。又如江西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并引领“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全面快速发展;大别山“用红色吸引人,用绿色留住人”,形成红、绿联动开发的组合优势,提升了黄冈大别山旅游整体竞争力,等等。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现代人从历史中找到共鸣,需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认真研究市场,抓住热点,把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结合起来,把革命文化内在精神价值表现出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罗庆平
(六)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反映了发展红色旅游对于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红色旅游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速了将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如井冈山、遵义、延安、临沂等革命老区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日报》的报道对我们江西省铜鼓县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铜鼓县是一个仅有13.7万人口的山区贫困县,2006年以来投资红色生态旅游开发资金上千万元,将红色旅游景点连成串、形成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江西省铜鼓县工商局 杨 煌
(七)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一方面弘扬了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展示了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亮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拉动旅游产业、带动老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年初,我们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进行社会考察,我对与百色起义有关的40多处历史遗存和百色“一围青山三江水,半城绿树半城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读到4月8日《经济日报》的《百色:珍惜红色遗产 发展红色旅游》报道时,我备感亲切。红色旅游以丰富的历史内涵、生动的实物景观、特有的红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让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悟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发展机遇。系列报道选取的红色旅游区很有代表性,报道内容鲜活,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实用而且丰富的旅游指导。目前正处旅游旺季,相信这些报道能激发更多游客去这些红色旅游区的愿望。
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 许 峰
(八)
从“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了红色旅游区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的做法。如4月2日刊发的《井冈山: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介绍了井冈山开发旅游产品的成熟经验。井冈山红军医院旧址所在地小井村的村民制售草鞋、斗笠等旅游纪念品,平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4月16日的《红色景区人如织 资源融合促发展》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开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如用和田玉制作纪念章,开发精美的云锦纪念品等。这些报道对我们很有启发。四川省成都市蜀心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是一个由残疾人组成的残疾人手工制品产销一体化企业,主营民间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建议今后相关报道中可以介绍一些旅游纪念品产品设计创意、市场开发等相关产业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蜀心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张志勇
(九)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了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创新形式,打造自身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发展地方经济的实践和成就。如报道中提到,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置于实施城市转型的背景下考虑,努力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差别化竞争力的大旅游格局;湖北省黄冈市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推进黄冈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重庆市主抓“红岩联线”红色旅游品牌建设等等。这些报道对发展地方红色旅游经济很有借鉴意义。辽宁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点鲜明,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省级35个,市级179个,其中已经开发利用的50多处。这些红色旅游资源涵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内容。其中“沈阳———锦州———葫芦岛———秦皇岛”线被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
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
房延辉
(十)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如综合性报道“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服务性报道“精品线路”、图片报道“红色风景线”,以及三言两语的“游客感言”等,从不同角度给读者提供所需信息。
发展红色旅游,需要加强区域合作,统筹整合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抢救保护,把红色旅游资源连成线、建成网,避免旅游产品的雷同,形成区域性的合理布局。系列报道反映的十几个区域联合体,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是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集中体现。相邻省份就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线路安排、员工培训等进行磋商,实行战略合作,共同把红色旅游的规模做大、层次做高、效益做好,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江苏省旅游局 周 旭
(十一)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突出了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只有加强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才能更好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经济日报》推出“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意义重大。系列报道引导人们从历史和现实、成就和经验相结合的高度,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有利于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我们变挑战为机遇的信心和勇气。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 周静源
(十二)
“踏访红色足迹———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纪行”系列报道表明,红色旅游不仅是旅游业的亮点,而且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把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而且可以推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议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使景点布局、景观设计、文物保护与周围农村环境相协调,并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力,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探索以红色旅游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的革命老区发展之路。
山西省忻州市兰村乡范野村 田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