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承接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各地都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让转入企业“无障碍进入、无顾虑发展”。央行和银监会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对产业转移的融资支持,支持过剩产业有序转移”,这对于各地优化金融环境、推进产业转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壮大的企业,其金融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久文说,产业承接地银行业应及时跟上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的新趋势,开展一系列金融创新,满足转入企业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对此,央行和银监会已有明确规定,“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出口信贷业务,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拳头产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外派劳务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孙久文认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往往需要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这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创造了大量的市场空间,银行应当紧密跟踪、分析产业升级的态势,结合产业链条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企业跨地区经营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
“搭建多层次的融资服务平台,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孙久文说,通过这一融资服务平台,不仅可以使转入企业充分了解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贷款品种,还可以有效整合多方面资源,真正形成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的机制。
“在产业承接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产业平移和复制,而是产业升级和提升的过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伟说,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应该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选择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和企业,以实现信贷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对此,央行和银监会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并购。适应国内产业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要求,稳步扩大总部融资模式施行范围,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区域和优势产业集群。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快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支持外贸出口。”
刘伟认为,产业转移是多层次进行的,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是企业立足于全球优化配置资源,这也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出口贸易以及跨区域并购等方面提供信贷支持,不仅可以增强这些企业在并购重组时的融资能力,而且还使已经成功并购的企业获得强有力的后续资金支持。
“银企关系融洽,企业融资需求就容易得到满足,融资的成本也会大大降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杜晓山认为,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加快经营结构调整,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加快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对产业转移企业的支持力度,实现银行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杜晓山认为,央行和银监会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不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产业转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表明,对产业转移的融资支持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还需加强信息服务、法律服务、投融资担保、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人才培训、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建设,进而为产业转移创造一条高效便捷的融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