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5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彭州:统筹城乡 科学重建
本报记者 顾 阳
  龙门山镇九峰村村民张红和她家的“红房子”,是彭州市灾后首家恢复旅游接待的“农家乐”。              本报记者 顾 阳摄

  “家里的房子是政府统一建的,我家4口人,可以分到120平方米的房子,过阵子就可以搬进新房子啦!”说这话时,山树林的眼里充满着感激。

  这是记者第二次见到山树林了。去年6月5日,记者在四川高峰新材料管业公司采访,碰到了第一天上班的山树林,当时,他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

  大地震后,山树林从龙门山脚下的废墟中爬了出来,徒步走出了大山。在政府的帮助下,不到一周他就找到了工作,成为彭州市灾后恢复生产第一批就业的人。

  一年过去了,23岁的山树林明显成熟了许多。一位工友告诉记者,山树林现在不仅每月有1600多元的工资,还处了一位女朋友。

  “她家也是龙门山镇的,等日子再好一点,我们就准备结婚呐。”山树林略带羞涩地说。

  “活下来,更要生活好!”像山树林一样,灾区百姓的日子正一天天好起来,他们心中正不断地升腾起对未来、对发展的希冀。

  “困难是暂时的,在与灾难作斗争的同时,我们要把握发展机遇,迎难而上,以非常时刻非常之举、关键时期超常之态来推进恢复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彭州市市长韩轶说。

  “灾后重建是重任,更是机遇。我们既面临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共性问题,又肩负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使命。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善于捕捉机遇,越要勇于担当责任,越要重于实干奉献,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彭州建设成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典型。”彭州市委书记门生说。

抓强引大 工业优化提升加速跑

  4月18日,总投资5亿元、年产量4亿标块节能砖的中节能新型建筑材料一期项目在四川彭州正式投产。这是彭州市灾后重建首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煤矸石页岩烧结砖项目。

  “项目的投产,不仅为灾后重建的建材需求提供有力保障,而且会逐步引导高耗能砖厂的改型,带动彭州乃至整个四川省建材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四川中节能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浴天说。

  这个从洽谈到建成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的项目,只是彭州市实施“抓强引大”、实现灾后重建与产业优化提升并行的缩影。

  “止滑提速,在今年一季度已成功实现。”彭州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李彬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今年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26.4%,2月负增长7.5%,3月实现正增长,增长0.9%。与此同时,从2月开始,用电量环比增长12.8%,天然气使用量增长51%……

  地震前,彭州市曾提出工业经济的“1+10”工程,即1个百亿元产值、10个10亿元产值的工业发展计划。如今,借助灾后恢复重建的契机,“1+10”工程又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即力争用3年时间把石化基地和彭州工业开发区建设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园区的基础上,彭州市还积极筹划、打造一个千亿元级的塑胶制造及配套产业集群。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构架已初现雏形。

  “在以保存量为根本、扭转工业经济下滑势头的同时,我们还通过以抓增量为重点,着力夯实彭州工业经济提速的基础。”彭州市工业局局长刘廷凯告诉记者,在以项目为抓手“抓强引大”的基础上,彭州市还通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工业集中发展、以技术改造为核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等举措,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

提质增效 打造“一园一港五基地”

  “彭州蔬菜产业已经发展了30年,它的恢复重建,实际上是对彭州蔬菜品牌的一次全面提升。”1年前,彭州市农发局局长陈万清的一席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彭州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和销售基地、全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据统计,彭州市每年蔬菜种植面积达67万亩,年产蔬菜16亿公斤,产值超过12亿元。

  “从震后第5天开始,我们就从抢收抢种、种满种尽入手,一边尽量减少损失,一边为恢复生产做准备。”陈万清说,彭州市迅速确定了农业灾后重建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

  今年1月,彭州市一次性“打包”推出了40个项目,其中包括现代农业主题公园、蔬菜精深加工、大蒜基地建设及深加工、生态旅游花卉苗木产业园、冷水鱼生产基地建设及加工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总额超过20亿元。

  以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强力推进农产品基地标准化、加工园区化、经营市场化,是彭州市农业灾后重建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要求,彭州市还制定了以打造“一园一港五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园一港五基地’的目标,是全面推动彭州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彭州市委书记门生介绍,“一园”即农业主题公园,“一港”是指现代都市农业港,“五基地”则包括标准化蔬菜产业基地、川芎产业基地、猕猴桃产业基地、生猪禽畜产业基地、冷水鱼产业基地。

  目前,围绕这一目标,彭州市正在积极筹备“2010中国·彭州蔬菜科技博览会”,一个占地6000亩、涵盖现代蔬菜批发交易中心、农产品展示及服务平台、蔬菜加工配送和HACCP标准检测中心、电子商务结算等功能的现代蔬菜加工物流园,也正在紧张建设中……

  “一个代表国家水平的蔬菜科技博览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带将出现在彭州大地上。”门生自信地说,依托“一园一港五基地”,通过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彭州将努力打造成都乃至四川的农业总部经济。

项目带动 迎接旅游发展的春天

  “作为成都市的后花园,没了银厂沟,彭州拿什么吸引游客?”地震后,许多人对彭州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与医药、化工、建材等产业相比,旅游业成为彭州损失最大的产业,也是彭州灾后重建的重点产业之一。”彭州市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局局长王晓蓉说,如何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在恢复重建中实现转型升级,是彭州旅游产业灾后重建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彭州市先后邀请国家、省、市专家80批次500多人次来彭州考察调研,启动编制了《彭州市旅游灾后三年重建规划》、《彭州市西部旅游产业带规划》、《关于加快灾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灾后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抓好规划的基础上,强化旅游项目和乡村游建设,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你们可能不知道吧,我们彭州也是陶瓷之乡。”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渝繁告诉记者,彭州桂花镇的桂陶制作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桂陶不仅融合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特点,还采用了拓、印、镂、雕等多种工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据介绍,桂花镇原有一个陶瓷工业园,主要生产建筑瓷、日用瓷等产品。灾后重建以来,该镇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了一个占地1.68平方公里的特色陶艺文化产业园,园区涵盖陶艺街、陶瓷博物馆、陶瓷体验区、陶瓷交易中心等,建成后,这里将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桂陶文化体验区,成为彭州旅游的一个新项目。

  “新型特色乡村旅游,将是我们彭州旅游业恢复重建并谋求更大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彭州市风景名胜旅游管理局局长王晓蓉说,到2011年,彭州将初步构建起龙门山、通济、白鹿、磁峰、葛仙山、丹景山6个特色旅游小镇,建成龙门山镇宝山村、磁峰镇鹿坪村、新兴镇阳平村、红岩镇窝店村、葛仙山镇熙玉园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同时大力发展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创建“成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西部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带的打造,进一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与区域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进而将彭州打造成‘川西旅游明珠’。”彭州市委书记门生说。

城乡统筹 要做科学重建的样本

  “既要解决好群众的居住问题,也要解决好他们的发展问题。‘鹿鸣荷畔’正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导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刚刚调任彭州市城乡统筹办主任的陈文清说。

  “鹿鸣荷畔”是彭州市磁峰镇鹿坪村一个永久性安置点,因千亩荷塘而得名。作为灾后重建典型,“鹿鸣荷畔”紧紧围绕打造休闲观光和灾后安置点乡村旅游示范园,以千亩荷花休闲观赏为主导,提升藕鱼共生产业,发展金银花、魔芋、笋用竹等特色产业,将形成“龙门竹海、十里烟波”、“藕鱼共生、千亩荷塘”、“金银满地、药膳农家”的一、三产业互动路线图。

  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居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传统文化与地方风貌鲜明的新家园,是彭州实施灾后科学重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统筹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上,彭州积极培育塑胶、新型建材、制药、机械、服装等产业,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两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园区;在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彭州积极实施一批对产业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农业发展项目;此外,彭州还通过统筹的思路和办法,提升商贸旅游业档次,加快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完善对口援建推进机制实现双赢……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