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信息化-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筹资金,历时五年,最终成功开发出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管理软件———
光环和锐:自主创新助力行业信息化
本报记者 庄光平

  北京西郊,一套百多平方米的单元房———这就是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管理软件诞生的环境。2001年,朱斌和他的铁杆创业者来到了这里,睡了5年多地板,终于在2006年成功研发出光环和锐工程管理系统。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建筑工程软件研发的企业之一,北京光环和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业历程不可谓不艰辛。和许多IT创业企业不一样,光环和锐从一开始走的就是自筹资金、自主创新的道路。靠着一股子韧劲,公司总经理朱斌潜心研发工程管理系统5年,期间他没回过一天东北老家。研发中,朱斌前后送走了4班人马,只有包括公司主要技术负责人王剑在内的5人一直坚持了下来。

  尽管艰难,朱斌最终还是如愿以偿。2007年,光环和锐工程管理软件系统在国内几十家大型建筑企业特别是铁路工程建设企业中被广泛应用,利润达3000多万元。

  朱斌很自信,目前在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招投标中,只要有他们公司参与的还没失败过,包括与国际大型软件企业同台竞标的情况下。和锐的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中国建筑行业的深刻理解,另一个是创新的软件设计思路。

  曾经,光环和锐也与德国的SAP软件公司合作过一段时间,引入SAP的体系架构,但很快发现行不通。“我国的建筑行业是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从管理到施工各环节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再加上中西方的管理思想差异,很难协调。”朱斌如是说。

  到现在,朱斌还十分感激西安中铁二十局在研发过程中的大力支持。整个研发过程中,中铁二十局组织了一支40多人的团队,与公司进行合作,提供各种必须的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计算机人员想的是计算机,工程人员想的是工程,长期以来,我们在研发中未能将两者很好地结合。”最后朱斌想出一个办法,他把工程人员都派到工地里,亲自去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然后再回来开发软件。

  和锐系统的设计思想来自于朱斌对办公软件的灵感,“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个平台,就像word一样,用户根据需求可以自己添加文字、图片、图表等,就可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差异化需求了。”

  王剑是软件的实际研发者,他打了个比方,“我们做的软件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插座,所有的功能,也就是模块,是一个个的插销。所有的东西都是灵活的,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往上插什么。”和锐的项目管理软件把招投标过程、延工计价、物资管理、成本核算、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全部纳入到一起。软件根据不同的管理角色进行矩阵式的分层,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基本的模型,再根据实际需求做一些调整。

  “信息化正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和企业的共识,也是我国建筑业赶超世界的必然要求。”面对未来,朱斌踌躇满志。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