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甘肃省榆中县冯家湾村农家书屋时,正值中午时分。管理员金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她正对照教材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
榆中县文化体育局局长李学玲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榆中县已建成的113家农家书屋中唯一的专职管理员。为了给村民做好服务,她不但接受过系统的图书分类知识培训,而且还自学了电脑知识。”
寒暄过后,金霞忙不迭向李学玲问道,“什么时候给我们的文化广场配上健身器材啊?”李学玲笑着答道,“保证年内给你配好。”
金霞告诉记者,2006年得知要在村上建农家书屋时,村民们都举双手赞同。许多人说,“这不是把县图书馆给搬来了嘛,我们也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读书借书条件了。”
冯家湾村农家书屋就建在村文化广场旁边,与小学、村卫生院相邻。金霞说,这主要是因为考虑到方便小学生和卫生院医生这两类最大的读者群。此刻正是午休时候,不一会儿,一群孩子结伴而来,每人手里都捧着一两本图书。金霞连忙为他们办理还书手续。
记者注意到,在金霞办公桌上的一个大纸盒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借书证。“这是县里根据县图书馆的规格为我们定制的。在这里,所有规则都和专业图书馆一样:图书按照图书馆学分类标准分门别类摆放;书背上粘贴的小标签标明了每本书的序号;每借出一本书,都在本人借书证上标注好书名,并由借书人签字,以备还书时核对注销。”金霞边引导孩子们把图书放好,边对记者说,“农家书屋开放之前,全县的管理员到县里接受了两个月专门培训,由县图书馆的专业管理员为我们讲课。他们还下到农家书屋,亲自指导图书分类工作。”
不一会儿,一位小男孩拿着一本书过来,对金霞说:“金阿姨,我要借这本。”“你看得可真快啊,又来借了。”金霞边为他办手续,边笑着说,“这是我们的‘小书迷’,不到一个星期就能看完一本书。”记者看到,这位叫李得林的小学生阅览证上已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0来个书名。“以前让妈妈到县图书馆去借,现在书屋就在学校旁边,借书特别方便。”李得林说。
“这些娃娃们非常爱惜书,有的书还回来时给包上了书皮,有破损的书页,他们还回来之前就给修补好了。他们都知道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图书。”金霞说,“自从农家书屋开起来后,家长们可高兴了,原来放学后到处乱跑的娃娃们渐渐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有时老师留了作业,他们还会来书屋查找资料呢。学校老师们反映,书屋让娃娃们爱上了学习。”
金霞说,这里现在成了村里的文化休闲中心,早上晨练完的老人们到这儿来读报;中午是娃娃们借书还书的集中时间;傍晚则是从地里回来的村民和卫生院的大夫们集中借书的时间。“村里的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实现了对资源的最大利用。”
榆中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孙爱霞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将新华书店的图书销售向农家书屋延伸,向每个农家书屋发放出版物经营许可。届时,农民“看书难、买书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