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探访·老舍茶馆
茶香京韵中的文化特色
本报记者 姜范
老舍茶馆坚持销售“老二分”大碗茶,受到消费者欢迎。
  老舍茶馆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外国观众,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每晚的艺术表演已经成为老舍茶馆的吸引力所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从里到外,老舍茶馆都用“民俗”精致地包裹着。一进门,身着长衫、肩上搭着手巾的堂倌就用一口清亮的北京话欢迎您,眼里先看到传统民居中的影壁,清脆悦耳的大碗茶琴声一起,你才发现,33个大小不等的茶碗组成了一把音阶完整的琴,演奏出美妙的民乐,清脆悦耳。拾级而上,二楼是微缩的茶馆,从清茶馆、书茶馆到野茶馆,精巧的面塑营造出了当年一个个茶馆的真实场景。

  三楼的西侧是演出大厅。精巧繁复的宫灯,古朴的八仙桌、太师椅,将演出大厅装点得古香古色。在老舍茶馆的二层西侧,是前门四合茶院。将北京民居的代表形式四合院引入茶馆,老舍茶馆的创意的确出人意料。代表老北京民居颜色的灰色在这里成了主角,灰砖砌墙、灰色的台阶,门墩、鸟笼、雕花的木窗,老北京的因素一个不少。茶室里安静舒适,旧式家具配以锦缎的靠垫、帷幔,墙上挂着做工精致的脸谱,在袅袅的丝竹声中,品着幽幽的茶香与木香,难免生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向往。

演出市场不景气,一些民俗文化演出市场严重萎缩,不少戏曲、曲艺老艺人上台演出的机会很少。老舍茶馆选择这样的定位,无疑是逆潮流而上,不少人都替老舍茶馆捏了一把汗。

  果然,老舍茶馆赔了钱,这一赔就是3年。“茶馆开业后,就头3天人多,以后就没人了。”老员工都记得当时的冷清景象:偌大的大厅里零零星星地坐着几个人,台上的演员难免尴尬。为了让演员安心演出,老舍茶馆的员工就当起了“托儿”,一下班就脱下工作服,坐在茶馆里当观众。在老舍茶馆的舞台上,先后有马三立、谢添、于是之、骆玉笙、李维康等著名艺术家登台演出。作为北京一带民俗文化的汇聚地,这里每天还上演许多地方优秀的传统节目,如关学增的北京琴书、孙书筠的京韵大鼓、马增蕙的单弦、马玉萍的河南坠子等。曾几近失传的含灯大鼓、双簧等民间艺术,也在这里找到了新生的土壤。   对传统文化的执著,使老舍茶馆逐渐引起了顾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关注。一方面,1993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到访,使老舍茶馆在海外备受瞩目;另一方面,颇富韧性的坚持带来经营局面的改善———3年之后,老舍茶馆终于迎来了盈利的喜悦。到了2000年,老舍茶馆的销售额达到了600万元,此后,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大碗茶商贸公司的业务也不断调整,逐渐退出传统商业服务业,着力拓展现代文化休闲产业,并于2005年变成了北京市大碗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时至今日,民俗文化已经成为老舍茶馆的标签,演出更是好戏不断。演出的剧目既有老北京传统的含灯大鼓、双簧、京剧,又有调节现场气氛的魔术、“变脸”,还有茶馆特色的茶艺表演。春以花茶为代表,秋天重点是乌龙茶,夏天为绿茶,冬天则是红茶,季节不同,演员的服饰、手法也各有不同,配以悠扬的乐曲,茶艺表演优雅、韵味十足。观众不仅能看到精彩的表演,还可以端起细瓷盖碗慢慢品茶。身穿传统服饰的服务员提着锃亮的铜壶穿梭着为客人添茶,桌上还有精致的宫廷点心和京味点心,一碟南瓜子,一小串糖葫芦,一碗黄澄澄的小米粥,温馨又贴心。最有特色的当属老舍茶馆表演队带来的“长嘴壶茶艺表演”,长达2米的长嘴壶成了上下翻飞的道具,在5个身着五色唐装的小伙子的手中舞得既刚劲豪迈,又轻巧自如,目睹此景,席间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老舍茶馆对民俗文化的钟情,起初源于创办人尹盛喜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尹先生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一直是老舍茶馆民乐队的主力,京胡、二胡、高胡颇为精通,绘画与书法也是练习多年,经常参加茶馆的各种演出。正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才使他舍得花费1000多万元投资老舍茶馆,也使老舍茶馆能耐得住前3年的冷清和亏损。

老舍茶馆自1988年开办的“戏迷乐”京剧票友活动延续至今,戏迷只需花费7元钱就可以在这里自娱自乐,过把唱戏的瘾,不少老戏迷票友都是十几年的常客。今天的经营者清楚地看到,民俗文化恰好是老舍茶馆生存和发展的特色。

  “我们这里是最容易‘撞星’的地方,世界各国的名人都到我们这里来,晚上连门都关不上了。”一位员工自豪地告诉记者。老舍茶馆至今已累计接待90多位世界各国元首政要、众多社会名流和300多万中外宾客,成为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窗口和联结国内外友谊的桥梁。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老舍茶馆更是火爆,先后共接待了13位外国政要,最多时,有3位国家元首同时光临。

打好文化牌

  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民俗文化已经成为老舍茶馆的特色。强化与完善这一特色,是老舍茶馆鲜明的发展方向。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在这首脍炙人口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中,被反复歌唱的就是一碗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大碗茶。

  在北京的前门,就有一家从卖大碗茶的小茶摊成长到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的大茶馆,这就是被誉为“北京城市名片”的老舍茶馆。老舍茶馆的前身,是30年前的一个小茶摊。1979年,北京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做出了一个令不少人惊奇的决定:带领街道内20多位返城知青,在前门箭楼下摆起了茶摊。茶摊卖的,是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热闹的前门游人密集,尹盛喜的茶摊很受欢迎,逐步发展壮大,很快成长为“大碗茶青年茶社”。到了1987年,尹盛喜又组建了北京市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上世纪80年代末,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之多。当然,产品种类再丰富,大碗茶还是“根”,是不曾割舍的主营业务。

  1988年,酷爱传统艺术的尹盛喜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决定———投资创办一家文化特色浓郁的茶馆。人民艺术家老舍是公认的京味文化代表作家,他的名著《茶馆》家喻户晓,取名“老舍茶馆”标志着这家茶馆必然体现浓郁的文化特色,尤其是京味民俗。在这新茶馆中,传统文化演出成为主打招牌,茶则变为辅助品。当时,卡拉OK、迪斯科舞厅流行一时,传统文化

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将办

  本报讯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南省会同县人民政府近日在京联合主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5月8日在会同县举办“全国首届会同炎帝故里文化研讨会”。会同县委书记赵婉玉表示,会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生态、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他们将进一步挖掘炎帝故里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炎帝故里————中国·会同”国际旅游品牌。

      (傅 勘)

第二届中华多宝格文化展开幕

  本报讯 记者乔申颖报道:为提升对古典家具工艺及文化内涵的认知,“第二届中华多宝格文化展”于2009年4月18日开幕,并将延续至6月18日。多宝格亦称博古架,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独特组成部分,此次展览将展示多种材质、多种工艺、多种形制的多宝格100多个品种。展览由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将在金漆公司总部及英明斋、物华苑、金漆艺术馆、金漆宫等连锁店同时开展。

黄河三峡龙舟赛将举办

  本报讯 记者佘颖报道: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中国龙舟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黄河三峡龙舟赛,将于6月23日在甘肃省永靖县举办。届时,国内8支龙舟队将齐聚刘家峡,开展龙舟比赛、百人横渡黄河游泳比赛,进行快艇、摩托艇、赛艇、水上飞伞、羊皮筏子漂流和彩船表演。

“鸟巢”将上演车王挑战赛

  本报讯 记者何东宪报道 2009ROC世界车王争霸战,将于11月2日至4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这将是“鸟巢”在北京奥运会后承办的第一项国际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第3个承办此项赛事的体育场。比赛会聚了F1、世界拉力锦标赛、勒芒耐力赛等世界顶级汽车赛事的冠军车手,前F1车王舒马赫已确认前来参赛。

开拓新空间

  一副对联,两个关键词的变化,体现了老舍茶馆不同时期的调整,在坚守特色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使茶馆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老舍茶馆,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传承古国茶文化,弘扬民族艺术花”。几年前,老舍茶馆则挂着另一副对联:“振兴古国茶文化,扶持民族艺术花”。两副对联,不同的只是两个词:“振兴”变为“传承’,“扶持”改为“弘扬”。“这两个关键词的改变,恰好体现了老舍茶馆在不同时期的调整。原有的使命对应的是我国的茶文化和民族艺术相对低迷历史阶段,而新的历史时期,茶文化氛围已经形成,民族艺术更是有了巨大发展,我们扶持和振兴的任务暂告一段落,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面向新的目标。”老舍茶馆总经理尹智君解释道。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老舍茶馆在坚守特色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使茶馆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2003年是老舍茶馆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创始人尹盛喜先生病逝,年轻的尹智君总经理接班。这一年,因为非典的影响,茶馆半年没开张,资金严重短缺。挺过难关之后,老舍茶馆迈出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新步伐。

  既然是茶馆,茶的地位自然举足轻重。怎样既能保证茶叶的品质,又能够别具特色?老舍茶馆选择了建造自己的茶叶基地。通过对全国茶叶产地的多次考察,他们选择了浙江的大佛龙井。大佛龙井虽不及西湖龙井有名,但茶质上乘,口感颇佳,老舍茶馆的茶自此上了一个新台阶,茶和茶具的销售也成为茶馆新的销售增长点。

  与此同时,老舍茶馆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2004年,在广为人知的京韵文化之外,老舍茶馆又在茶馆二楼建立一个融合北京四合院文化的四合茶院,针对的是那些希望有幽雅安静的独立空间的商务人士。由于市场定位精准,这座“楼中院”在开业半年之后,生意就迅速红火起来,仅用短短一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

  接着,老舍茶馆又投资全面开发北京小吃,爆肚、羊头肉、面茶、驴蹄烧饼、奶豆腐等京味小吃,都被请进了老舍茶馆,想体验老北京风味的客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老舍茶馆的三楼东厅,以前叫做“大碗茶酒家”,以经营北京菜肴和山西菜肴为主。2008年,老舍茶馆斥资近千万元将三楼改建成了高档的宫廷茶宴。升级的理由,是以较为高档的茶宴、清静的环境来满足中高端顾客的需要。

  品种越来越多,层次也逐渐丰富起来,“老二分”大碗茶一直没有丢。比起30年前来,现在茶的质量好得多了,价格依然还是2分钱。“很多游客喜欢在‘老二分’茶摊边喝碗茶,然后举着蓝边大碗照相。‘老二分’已经不仅是喝茶解渴那么简单,它已经变成一种文化体验,一种记忆。”尹智君说。尹智君告诉记者,为了铭记创业的历史,为了关注普通百姓,即使每年至少要倒贴10多万元,老舍茶馆也要保留“老二分”。

  每年接待客人25万多、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对于一座单体茶楼来说,这样的成绩的确算得上出色。不过,老舍茶馆并不满足于此。如何扩大规模,让老舍茶馆走出前门、走出北京甚至走出国门,成为老舍茶馆的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走出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地方文化特色浓郁既是特色所在,也是挑战所在:京味文化能否异地复制?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对此,老舍茶馆审慎地勾勒出一幅画面:现在所在的前门店作为旗舰店,其他各店则选取当前六大茶馆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组合,以适应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需要。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老舍茶馆的顾客中,外国游客占了三成。老舍茶馆曾被戏称为“墙里开花墙外香”。如何扩大顾客尤其是国内顾客的比例,也将是摆在老舍茶馆面前的一个现实任务。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