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时评
小剧场话剧的魅力
□梁晓亮
  北京文博会上的老舍茶馆。          本报记者 佘 颖摄

  两个人在条件好一点的电影院看一场大片儿,花费150元左右;两个人在大剧院看一场芭蕾舞剧之类的大戏,花费800元左右;两个人在小剧场看一场或轻松惬意或耐人寻味的话剧,花费200至300元。相比之下,小剧场话剧票价不算贵,但也不是特别便宜。我们注意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小剧场话剧这一文化消费品种。

  小剧场话剧2008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旺季”————北京上演100多个小剧场话剧,达2000多场次;上海上演的87台话剧中,有70%是在小剧场演出的。经历了2008年的红火后,2009年的小剧场话剧热度不减————小剧场话剧代表作《恋爱的犀牛》今年正值上演10周年,马不停蹄地在全国巡演;2007年首演的《我不是李白》,经过100余场历练后,今年又要重新与大家见面;北京人艺小剧场、东方先锋小剧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上海大剧院小剧场等演出场所,档期被排得满满当当,大批剧目等着见缝插针。

  小剧场话剧有“三小”————小成本,少的只要10余万元,平均30万元就能做成一个话剧;小场地,观众席仅设200至300个座位,使空间变小,演员和观众很近;小班底,3至5个演员就可以支撑一台话剧。

  谁在看小剧场话剧?上海大剧院小剧场专门对其2万多个会员做过统计,小剧场话剧的观众多集中在25至35岁、月薪4000多元的人群,其中70%为未婚青年,70%为女性观众。这样一种观众构成,使得小剧场话剧多以青春、爱情、理想与事业为主。年轻人过周末,花费不多,看场话剧,既有艺术品位,又有些可细细咀嚼的东西留存心底,这是小剧场话剧受欢迎的主因,同时也给演出单位带来了赖以生存的票房收入————据业内人士初步推算,在上海,30%的小剧场话剧利润可以达到50%。

  国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果,也体现在了小剧场话剧的运作上,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采用了制作人制。这样一来,一些民营公司、民间创作工作室,开始涉足话剧演出市场,不仅丰富了创作队伍,更重要的是,商业因素进来以后,小剧场话剧有了特别的活力,观众队伍也由原来的单位包场转变到如今的自掏腰包。

  在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有很多在其他领域驾轻就熟的市场化手法被运用到小剧场话剧市场,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冠名赞助,给仍面临“生存关”的小剧场话剧带来了资金;比如量身定制,去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盟邦戏剧便受国家知识产权局邀请,制作了一场寓教于乐的小型知识产权宣传话剧,效果非常好;上海大剧院小剧场的资深制作人张余,现在正忙着制作某创投公司为庆祝成立10周年量身定制的名为“天使投资攻略”的小型话剧……这些市场化运作,虽说尚未成为主流,但也给如今刚刚迈过初级阶段的小剧场话剧添了一把可贵的柴火。

  在小剧场话剧的圈子里,有这么一个现象:被“炒熟”的剧场————北京的人艺小剧场和东方先锋小剧场,上海的大剧院小剧场和话剧艺术中心小剧场,能预定上档期很难,原因就在于这几个小剧场已经“熟”到具有相当高的人气。

  如今,小剧场话剧正抓住机遇,悉心经营,对整个文化演出市场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但话说回来,不论是“小”,还是“大”,话剧终归是一门艺术,要想把小剧场话剧的市场做得更好,好剧本、好内容,以及精湛的表演,才是立足的根本。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