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山西实践科学发展观纪实之一
本报记者 刘存瑞 李亮

  2008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强有力地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

  作为我国的能源生产基地,山西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4,焦炭占3/5,火电占1/16。这种产业特征,在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和为山西带来经济总量扩张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依赖性增长模式的固化,以至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

  “只有转型发展,山西才有出路。只有转型,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山西,正在全力探索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转型,企业发展的主动选择

  大同煤矿集团曾经是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然而,长期粗放型发展带来的弊端也在逐渐显露:产业单一化,产品初级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脆弱;煤炭资源枯竭,次级产品、伴生资源大量废弃。

  对于一个拥有70万职工家属的大型国企,出路在何方?转型发展,成为同煤集团的主动选择。

  年设计生产能力1500万吨的同煤集团塔山煤矿是我国设计生产能力最大的现代化井工矿井。同煤集团转型发展之路的探索就是从塔山矿开始。

  同煤集团塔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规划总投资168亿元。建设年产1500万吨的矿井及配套选煤厂、年产5万吨的高岭岩深加工厂、4×5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和2×60万千瓦坑口电厂、年产200万吨的水泥厂、2×20万立方米砌体材料厂、日处理能力4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年产60万吨的甲醇厂和一条19.29公里的铁路专用线。

  塔山循环经济园区独特之处在于: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改写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同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吴永平说:“塔山矿是同煤集团有别于传统煤炭开采方式的一次全新尝试,真正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的目标。”

  “在山西,企业转型发展不是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山西的优势,关键是创新传统产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降低能耗等。”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说,太钢在转型发展中,提出三个转变:在规模发展上,由自建项目,转变为由自建项目和兼并项目并重,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产品发展上,提出由常规产品和同质化产品,向特色产品和高端产品发展的转变;由专做钢铁主业向依托钢铁主业向上下游产品适度多元发展的转变。

  企业的主动转型发展,得到了金融界关注。今年4月,由山西省经委组织举办了一场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银企合作”推介会,总投资达3028亿元的878项技改项目获得了银行1810亿元的金融贷款支持。

  “此次得到银行支持的项目,最大特点就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山西省经委主任洪发科介绍说,“而且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均符合产业准入标准。”

  转型发展,大势所趋。在山西,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主动地走上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转型之路。

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蓝图首先从煤炭产业开始谋划。

  山西省省长王君勾勒出到2011年后山西煤炭工业的新轮廓: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在现有的2600座煤矿基础上压减60%多;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普遍推广综采技术;安全生产全面达标,入井矿工一个班不超过50人;煤矿领导要有专业技术背景,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后持证上岗。 

  前不久出台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具体化:2011年,山西煤炭的产能控制在8.5亿吨;全省将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产量占到全省的75%;全省矿井采区平均回采率达到80%;煤炭开采智能化、煤机装备和煤化工关键技术获得重要进展……

  山西在发展非煤产业上不遗余力。转型发展是对传统优势的扬弃,也是增创新优势的过程。

  在2008年,全国共生产原镁63万吨,山西生产约33万吨。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在太原,投资规模达90亿元的镁产业项目群,已开始启动,要形成镁及镁合金、镁制品加工、镁生产机械装备制造、镁服务业等四大镁产业集群。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今年一季度,山西省旅游产业逆势而上,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742.64万人次,总收入达132.85亿元,均创出历史新高。如今,山西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旅游、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新型重点支柱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

  积极的信号已经出现。从去年起,山西新产业投资力度和经济效益明显加大,如文化产业类投资同比增长63.3%,旅游业收入超过全省GDP十分之一等。以信息、医药、装备业为主的新兴产业投资增速猛增,实现了自改革开放30年来首次超过了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

转型,为了矿城未来的蓝天碧水

  以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的太原,在发展理念上正由“黑色”向“绿色”转型,在面向未来的规划中,突破了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的局限,正在描绘生态宜居城市的崭新图景。在转型发展中,太原提出并实施一种创新举措:全面推进“绿色转型”。

  “我们围绕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严格实施‘绿色高压线’,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绿色产业新格局。”太原市市长张兵生说。

  2006年,太原市在山西省率先设立“绿色高压线”,实行绿色考核指标体系与试行绿色GDP核算,强制“抑黑促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太原市的产业结构由“黑”趋“绿”,绿色产业体系逐渐形成。

  2007年,作为山西省地方标准《太原市绿色转型标准体系》总则和框架两大部分正式出台。该标准体系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府管理四个方面,明确了太原市绿色转型目标,描绘和展示了先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整体蓝图

  在“绿色转型”中,太原市环境状况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2000年的45天增加到2008年的302天。“绿色转型”为太原注入了蓬勃生机,太原市正从一个污染城市逐渐变成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

  如今,许多昔日的“煤城”纷纷寻找各自发展的新优势,走上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煤都大同,突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道路,城市转型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阳泉,经过5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非煤产业已占半壁江山,初步走上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子。

  “目前,山西正处于发展的一个拐点,就是要从传统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说。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