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拓农村市场 扩大农村消费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

  核心观点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农村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农村消费结构处转型升级时期

 农村市场流通环境正逐步改善

  记者: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消费市场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请你分析一下。

  程国强: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第一,农村消费已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测算,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94年的9235亿元增长到2004年1.98万亿元的1万亿增量台阶,用了10年的时间。而自2004年起,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迈上2007年2.88万亿元的新台阶。2004年至2007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率达13%,明显高于1994至2004年8%的水平。不仅如此,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于2000年下降至49.1%,人均纯收入于2004年达2936元。有关调研表明,在现有条件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下降至50%后,农村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此可以初步判断,2004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到2020年,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目标。届时农民人均收入至少应达到8280元,若按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倾向77.8%测算,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至少为6442元,根据今后城镇化发展趋势,估计2020年农村消费品市场将达到5万亿元,比目前扩大74%。若今后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农民购买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倾向进一步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将会更大。

  第二,农村消费结构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据统计,与2000年相比,200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9.1%下降到43.1%,而用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由5.58%增加到10.19%,医疗保健支出由5.24%增加到6.52%。这意味着,目前已经到了农村居民从食物、居住等基本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转型升级阶段。2007年农民百户家庭拥有的耐用消费品,彩电94.4台,比2000年增长93.6%;洗衣机45.9台,比2000年增长60.7%;电冰箱26.1台,比2000年增长112.2%;摩托车48.5台,比2000年增长121.1%。近几年家用电器、手机、电脑等中高档消费品正成为农民消费热点,预示着农村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居民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求。可见,一旦农村消费市场被真正启动,将对国民经济增长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第三,农村市场流通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从2005年开始,全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有2300多家企业在80%的县开展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农民购物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问题得到一定缓解。随着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及超市、便利店、示范店等商贸业态逐步从城市走向农村,许多地区的农民告别了“柴米油盐找个体,日用商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进城里”的传统消费方式,农村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国家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初步估算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不仅能够有效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家电及相关产业的困难,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二

  核心观点 扩大农村消费市场面临的挑战:

  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农民消费预期不够稳定

  农村流通方式相对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记者:把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国内需求,当前主要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程国强:尽管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农村消费不足、农村市场发展滞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农村消费不足、消费水平偏低的根本制约因素。虽然影响农村消费增长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进城务工人员增多,消费市场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等,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民购买力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农村消费的地区差异也越来越显著。如目前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比西部地区要高很多。

  2、农民消费预期不稳定。这是农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倾向低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在一些地方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农民对未来的收入与风险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对即期消费的后顾之忧心态比较严重,防病养老、子女教育等储蓄倾向较强,使农村消费发展缓慢。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比较滞后,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影响农民的消费倾向;农村公共品投入不足,增加了农民生产性消费支出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生活消费空间。

  3、农村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相对落后。这是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直接因素。一是流通方式相对落后。目前代销店、农贸市场等仍然是农民购物的主要场所,农村市场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农村总交易额的比重较小,农村日用消费品绝大多数通过对手交易销售。二是流通网点数量不足。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目前全国有50平方米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的村只占34.4%,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的村只占50.2%;仅23%的乡镇有农产品市场。三是农村商品配送能力不强,个别地区消费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即使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的地区,配送率也只有40%,连锁化农家店仅覆盖全国1/3的行政村。四是流通基础设施不足。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管理滞后。这是影响农村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适应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如仍有一些农村没有通水、电,许多农村电网网架结构比较薄弱、配电容量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电商品在农村地区普及。另一方面,农村市场管理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一些农村仍然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消费的扩展。

  核心观点 多举措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

 建立开拓农村市场的新机制

 不断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强化农村市场监管工作

  记者:把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到相当高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你认为当务之急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消费意愿与消费信心,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

  程国强:当务之急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农村消费的突出问题,充分挖掘农村现有消费潜力,着力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切实推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第一,着力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村流通效率。一是进一步发展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全面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生活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农村流通效率,降低农民消费成本。二是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农资流通领域,建立以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为枢纽、以农资超市和便民店为终端的新型供应体制,尽快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覆盖面广的农资流通体系。与此同时,可考虑发展农资信用销售,推广针对农业生产资料赊购赊销的信用保险。

  第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开拓农村市场的新机制。一是推进和完善“家电下乡”等措施,进一步探索财政补贴、免税以及信贷扶持等启动农村消费的新措施、新办法,调动农民消费积极性,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二是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推动质优价廉商品进入农村市场购销平台,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与价格,使农民真正能够得到实惠。三是鼓励工商企业设计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物美价廉产品,重点开发操作简单、价格适中、坚固耐用的工业消费品及建筑材料,加强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建筑装饰材料、电器等产品团购,引导农民开展合作消费。五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集日用品、农资、药品、电信产品、邮政产品销售及家政、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民安全消费和便利消费。

  第三,不断加强农村消费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要继续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整合现有信息资源,采用电脑、电视、电话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采取多种信息服务方式,建立起既能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交易服务,又能为农民消费提供服务的信息平台。要加强农村市场预测、预警分析,建立农村市场突发事件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着力创新信贷服务模式,探索部门或单位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贷方式,满足流通企业资金需要。

  第四,继续强化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要坚决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市场,严厉查处不正当交易和竞争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改善交易和消费环境。    文/本报记者 马志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