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末-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漫笔
“小拍”何以创出“大成绩”
初志英
  “嘉德四季”拍卖现场,座无虚席,人气旺盛。     本报记者 初志英摄

  尽管去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体状况不错,但秋季大拍各拍卖公司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不佳的大背景下,人们关注今年我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时,便难免怀着一颗忐忑之心。因此,新春伊始的“小拍”就被看作试水探温之举。

  自2月北京荣宝开春第一槌以来,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槌声此起彼伏,相继有北京华辰、北京翰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等知名公司举行春季“小拍”。从已经结束的几场拍卖的总体情况看,春拍不仅没有出现寒流,反而表现得春意盎然。如果说北京荣宝作为第一槌、率先以240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76%的成交率还不足以让人踏实的话,那么,之后北京翰海2100多万元、北京保利3800多万元、中国嘉德1.4亿多元的成绩,不能不令人对今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势头增加了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家公司都对拍卖现场高涨的人气大呼意外,从北京荣宝拍卖开始,前往观展的人数就较前明显增多,拍卖当天座无虚席。这种情形一直在之后的各场拍卖中延续着,北京保利拍卖现场最多达到600多人,北京翰海近千平方米的古董珍玩拍卖会场内外都挤满了人,嘉德拍场许多买家站着举牌直到深夜,高涨的人气令买卖双方都感到了惊喜。

  虽然“小拍”面向的是普通收藏群体,不能为拍卖公司创造所谓高纪录,但人多面广,大多数人的收藏取向对艺术品的市场定位还是有很大的预示性,各拍卖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对“小拍”的组织和推广。以嘉德为例,“嘉德四季”至今举行了17期,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上一期2008年12月举行的“嘉德四季”曾实现总成交额1.5亿多元的好成绩。在刚刚结束的第17期拍卖会上,又完成总成交1.4亿多元,大有可圈可点之笔。例如,中国书画部分,吴冠中创作于1991年的《香江之夜》以235.2万元成交,徐悲鸿的《白梅》拍出188.16万元,从新加坡回流的黄胄作品《群驴图》以超出估价3倍的151.2万元成交;瓷器工艺品部分,一件“清漆地嵌百宝山水人物纹大插屏”以106.4万元成交,一件“清乾隆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以90.72万元成交。尤其是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超过600万元,其中清末老照片以及黄苗子藏碑帖大受追捧,很多拍品都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钱成交。嘉德对该场的评价是“人气买气齐聚”。可见,“小拍”不可小觑,“小拍”可以出大成绩。

  今春“小拍”的热闹情形,自然使得各家拍卖公司对未来的“大拍”增添了信心,但他们也认为现在还不是可以轻言乐观的时候。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说,“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肯定还会继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波及”;北京华辰董事长甘学军则表示,今年还会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趋势,交易不会太活跃,“藏家惜售,买家观望”仍是总体态势。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审慎而客观的。

  为什么从“小拍”优良的业绩中,我们不能直接判断接下来的“大拍”会必然升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买卖层次上的不同。从卖方来讲,为了提振人气,各公司“小拍”在估价上非常谨慎,很多拍品都是无底价推出。笔者分析了几家公司的成交价格后发现,估价略高的拍品很容易流拍,而最终成交的拍品,超出底价的幅度也不大,多以最低估价成交。这说明买家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都不算强,一方面可能是新转入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买家试探出手,更多的则是抱着建仓捞底的心态,希望能以便宜的价格“捡漏”。所以,各拍场人头攒动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特点显然不适合“大拍”。

  无论如何,开春“小拍”创下的“大成绩”,给了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一个良好开局。人们期待这个好势头能保持下去。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