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末-话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产品,消费持续升温

  时下的北京,春暖花开。在西单北京图书大厦里,比气温更高的是购书人的热情,到处都是正在专心挑选图书的人。站在大门口,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记者已经看到5个人面带笑容地离开,手里都拎着一捆刚刚选购的图书。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宏也谈到,目前华录百纳已投资了多部电影和电视作品,2009年公司总投资额将保持30%的增速,达到1.1亿元。包括图书、影视在内的文化产品消费热度持续上涨。不经意间,文化消费在人们的账本支出上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北京华娱无限执行副总裁李惠: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当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方向是:人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精神文化消费。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百姓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随,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文化消费的支出也逐渐多了起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们收入普遍增加,文化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一产业将充满着更多的机会。

  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产业受到影响,但对文化产业来说却是发展的良机。一般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社会文化消费需求不仅不会萎缩,反而是急剧增加。因为人们在文化消费中增加希望、增强信心,这就使得文化产业有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

  我国的文化消费正在迎来一个日趋旺盛的高潮。

  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肖永亮:文化产业靠的是智慧、是创意、是高科技,受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小。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建设具有“反经济周期”调节的规律性,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促使人才与资本等要素向文化产业转移,文化市场面临重新配置,这就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如何很好地抓住机遇。

  我国公共文化投入虽然近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依然“短缺”。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文化事业费的支出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短缺,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拉动文化内需。一方面,出台减免税收政策,鼓励国有地方文艺院团在国内市场多演出,提高其竞争实力与票房收入;另一方面,出台价格指导政策,稳定、降低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演出票价,使工薪阶层及普通百姓都能走进剧场。

  同时,还需要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文化消费。比如,出台政府采购或补贴政策,支持国有地方文艺院团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开展文艺演出等各类有偿文化服务及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根据演出场次给予补助,以此拉动文化内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