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经济数据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视点
我国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新高,从我国目前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未来增产潜力巨大。粮食增产最大的潜力在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按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12178万公顷、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中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现有耕地中三分之二用于粮食种植计算,则到2020年如能有二分之一即4059万公顷的中低产田获得改造,可使粮食增产4059万吨;如能有三分之二即5412万公顷的中低产田获得改造,可使粮食增产5412万吨;如使现有的中低产田全部获得改造,即改造中低产田8119万公顷,可使粮食增产8119万吨。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蕴涵着较大的增产潜力。2006年,我国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平均单产分别仅及美国的81.4%、57.3%和56.3%。如能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那么,我国粮食单产水平还可以有较大增长。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甚至农业产业链综合管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不同区域之间、农业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分工协作关系的完善等,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如我国从2004年开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农业部的调查统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一般可使粮食每亩增产6%—10%。2008年我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7亿亩以上,约4670万公顷。到2020年前,如能将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再扩大一倍,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提高,即可促进粮食增产3%—5%。又据有关方面的综合调查,我国农户产后储粮损失率约为8%—10%,个别地区抽样调查损失多的达20%以上。如能通过粮食产后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将粮食产后损失减少一半,即相当于每年增产粮食2000万吨—2500万吨,约占现有粮食产量的4%—5%。如果考虑到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前我国提高粮食单产的潜力更大。

  后备土地资源也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包括荒草地、沼泽地、滩涂、苇地,其中荒草地最多,滩涂次之。2006年,全国宜农荒地3535万公顷,相当于当年耕地面积的27.2%。2006年和2007年,全国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分别开发补充耕地36.7万公顷和19.58万公顷,分别超过当年的建设占用耕地42.0%和4.0%。通过加强这些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粮食增产,在我国仍有较大空间。到2020年,如能通过现有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使20%的土地后备资源转化为耕地,按2007年粮食平均亩产的一半计算,即可增产粮食1680万吨,超过未来粮食需求总增量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