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结构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州市市长王伟成———

坚定信心 多措并举保增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江苏常州市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创新思路,攻坚克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2.2亿元,增长12.4%。

  全市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一是保增长与改善民生相结合。改善民生取得新的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92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71元,增长12.6%;城镇新增就业7.9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3%;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7.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大,廉租房受益家庭增加1621户,提供经济适用房3510套。公交优先继续加强,行政村公交通达率接近97%。

  二是保增长与扩大消费相结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居民住房消费,力争全年销售商品房400万平方米以上。

  三是保增长同调整结构相结合。常州市大力实施“千亿产业、百亿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发挥大企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施50个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建设十大重点市场,实现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大市场达到10个以上,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四是保增长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常州市将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重点扶持1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90亿元。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成果洽谈会等对接活动,组织3000家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新增重大合作项目100项以上。

  五是保增长同激活企业相结合。常州市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迎难而进,支持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做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同时,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支持企业通过信贷、上市等形式募集更多的发展资金。

  2009年,常州市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各项工作始终围绕着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几个原则展开。

      (本报记者 李佳霖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蔡晓明———

攻坚克难 千方百计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我们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首先,积极帮助企业应对危机。江西上饶市在用好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想办法、出对策,确保企业正常开工,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提供支持,帮助企业,特别是有色金属企业解决好资金困难、提高竞争力等问题。县(市、区)要对所有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调度,坚持多管齐下,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鼓励上饶籍的企业家回乡创业。要着眼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稳定国际市场,扩大销售。

  其次,推进“双千工程”。实施1000个重点项目,力争实现1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双千工程”,以大项目、大投入引领上饶经济的大发展。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大于挑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上饶市实施“三促进”————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取得新突破。只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之策、治本之策。所以,我们推出“双千工程”,既是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之举,也是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举,更是实现上饶市发展新跨越之举。

  第三,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当前,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们把帮助农民工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妥善安置好返乡农民工,着力做好“双承接”,既要承接产业转移,又要承接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通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增强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本报记者 廖国良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市长王兆力——— 

加快煤电化基地建设

  黑龙江省鸡西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快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今年鸡西市将重点建设59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43亿元,力争突破60亿元。

  鸡西市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鸡西市强力推进公路建设,按照黑龙江省公路建设部署,2009年至2011年,全市将建设高速公路、省级干线公路、旅游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共236条3455公里。通过高速路、干线路、旅游路、农村路建设,构建“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推进以供热、供气、供水、污水治理、垃圾治理为重点的三供两治工程,大唐鸡西热电B厂建成投产并网发电后,鸡西市可改造供热面积750万平方米,新增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

  鸡西市将加快煤电化基地建设,推进三大主导产业群、五个园区和五个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煤转电和风电建设,在电力发展上有较大突破。继续推进以永庆煤化工为重点的煤化工项目,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围绕鸡西煤机公司发展配套产业,打造煤机产业基地;加快发展水泥、煤矸石烧结砖等建材产品;支持绿色食品、乳品、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发挥非煤矿产资源优势,加快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在钾长石、硅线石、大理岩等优势矿产资源开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鸡西市还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快兴凯湖、乌苏里江等精品景区开发,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鸡西市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医药、机电、化工等高新技术项目和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鸡西市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保障困难群体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对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低保对象和在校学生实施大病救助。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水平。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解决城乡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本报记者 倪伟龄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

发挥后发优势 打造新增长点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山东滨州市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把保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既要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又要为今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滨州市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后发优势日益凸显。滨州市拥有魏桥创业、滨化集团、鲁北企业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拥有未利用荒碱地255万亩,滩涂面积161万亩,分别占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59.6%和76.7%;拥有海岸线240公里,原盐生产能力700万吨,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

  滨州市规划建设的北海新区与天津滨海新区隔海相望,具有区位、产业、资源、交通等诸多独特的优势。现在我们正下大力气规划建设这个新区,并将其作为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实现在山东“北翼”中快速崛起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既是落实山东加快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着眼于滨州市再创竞争新优势的现实需要。

  今年,滨州市将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滨州市万吨级港口、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吸引一些大项目、好项目安家落户,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为北海新区建设提供支撑。下一步,将按照“港口先行、以港带工、以工兴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油盐化工、船舶制造、生态电源、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推进港口、产业、新区的互动发展,不断提升新区承载力、要素聚集力和产业竞争力,切实将北海新区打造成产业聚集区和滨州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本报记者 单保江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阳市市长郭瑞民———

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突出特色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但调整产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风,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河南信阳市作为农业大市、生态大市,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坚持做大经济总量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更要围绕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长期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形成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服务业、特色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群、特色产业链,变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为特色优势,以特色促发展。

  近年来,信阳市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做强特色,特色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农业已逐步走出以种植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优质化、规模化、特色化。工业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冶金、电力、医药、食品、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在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集聚带动上,逐步形成了特色,进入快速发展期。劳务经济通过实施金手指、金钥匙、金桥梁、金拐杖、金招牌五大“金”字工程,打造了品牌,成为信阳市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们在特色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存在规模不大、链条不长、升级不快等问题。信阳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好“特色”之路:一是放大优势。信阳市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但这种优势现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得到进一步放大,对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不够有力。下一步,我们要借助区位交通优势,加快商品集散地建设;从生态农业的实际出发,以粮食、茶叶以及林果业、水产业、畜牧业生产加工为重点,加快食品基地建设;利用信阳市的矿产资源禀赋,加快新型建材基地建设;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制造业基地建设;把生态建设和文化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强力发展旅游业。二是扩大规模。加快制订和实施特色产业、促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真正使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有目标、有重点地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连接能力和带动能力,逐步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形成特色产业群、特色产业带。三是做大品牌。实施特色品牌战略,把特色产业打造成为知名度高的品牌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做大三个品牌:即做大产品品牌,努力培育各种驰名品牌、信得过品牌、放心系列品牌;做大企业品牌,重点培养有市场优势、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着力向品牌企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冲刺;做大产业品牌,全市将围绕工业、农业、三产、旅游、劳务等产业,集中打造3至5个产业集群,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使这些产业成为品牌产业。 

       (本报记者 党涤寰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东莞市市长李毓全——— 

扩大内需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广东东莞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2008年,东莞市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有1.5万家,出口总额601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8.9%。加工贸易为积累资金、发展工业、解决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对外依存度高、产业层次低等问题。作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近年来东莞市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之路。

  一是从企业形态上积极转变,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企业形态不转变,就难以改变两头在外的经营状况。东莞市通过资产重组、消化吸收等方式,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为“三资”或民营企业,2007年以来成功转型341家,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在产业链条上有效延伸,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研发和销售环节拓展。加工贸易只是单纯的加工制造,只有向高端的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此,东莞市对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开展节能降耗,以及设立研发机构、企业总部、创立自主品牌等,给予支持和奖励。特别是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国内市场。

  三是在政策资金上引导扶持,增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力。缺乏内生动力和资金保障是制约加工贸易转型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东莞市加大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扶持力度,一方面设立10亿元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强化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着力增强加工贸易转型的动力。另一方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的角度出发,设立10亿元的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以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的方式,增强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从各大银行争取到2100亿元的贷款授信,从去年11月份至今,已为企业实际融资97.7亿元。

  四是大力优化政府服务,营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东莞市专门成立了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引和服务支持。全面落实政务公开、限时办结、投诉受理回复等六项制度,以优良作风促进企业转型。建设东莞市特色的“口岸保税物流中心”,通过“两仓合一”,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本报记者 庞彩霞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市长白尚成———

结构调整要练“精细”功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很受鼓舞。严峻的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决定结合自身优势,做精做细马铃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宁夏固原市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出政策、出人力(实行干部包保责任制)、协调资金,马铃薯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底,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34万亩,年产210万吨,50万吨加工产品和80万吨鲜薯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去年底,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外销订单缩减、价格下降,但在农业部、商务部、铁道部等部门的联合帮助下,我们迅速进入了北京和河北市场,减少了损失。

  如何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我们认为要练“精细”功。首先,调整种植结构。要从根本上解决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问题,关键是提高单产效益。一方面是引进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淘汰传统旧品种,多开发引进适销对路的品种;另一方面,加速扩大原种薯种植面积,发展现代化种薯种植基地,进行工厂化育苗、大棚生产,我们规划发展10万亩、年产5000万粒种薯基地。其次,调整粗放的耕作方式。一方面要实行“垄埂定值”,改善耕作工艺;另一方面针对旱情引进并使用保墒保水技术,推广秋覆膜和春覆膜。第三,调整市场营销布局。我们要通过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加大扶持外销中介组织和流通公司的工作力度,要全面调整马铃薯外销市场布局。

          (本报记者 许凌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书记程振山———

抓住机遇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2008年,新疆和田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52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和田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田地区坚定不移地实施以“两个加速、一个突破”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按照“特色、绿色、规模、品牌”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最具优势的产业,大力培育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特色支柱产业。

  加速特色林果业发展,建设优质特色林果基地。按照精品园建设标准及要求,2009年新建林果精品园15万亩,累计达到90万亩。坚持重点发展核桃、红枣、石榴、葡萄、杏等产业,坚持核桃产业优先发展原则,尽快把和田县建成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薄皮核桃生产基地。同时,尽快做精做大做强红枣、石榴、葡萄、杏等林果业,形成特色产业的巨大优势。认真落实林果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切实做好修剪、嫁接、施肥、植保工作,推进林果精品园基地标准化生产。加快林果产业化经营步伐,大力发展林果产品加工、贮运、保鲜和市场营销等环节,拉长林果产业链,使林果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语言培训,抓紧“一年一户一人一技”的农民致富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确保每户培养一名技术能手,实现劳务输出体能型向技能型、短期向长期的“两个转变”。 

  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山药、玫瑰花、恰玛古、小茴香等特色种植,使特色种植真正具备特色优势,形成特色规模,创立特色品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林果、粮食和特色作物兼作套种的多熟制、立体种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佳综合效益。

  和田地区具备发展农产品的良好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精品林果业、“双百万”草场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业、设施农业、人工红柳大芸等产业,尽快培育一批以果蔬、大芸、肉奶等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全力以赴做好3万吨核桃深加工项目建设,力争把核桃深加工建设项目做成带动全地区林果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本报记者 姜 帆整理)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