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州市市长郑松岩———

以改革增活力 以开放促发展

  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福建省福州市立足扩大内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福州市强化投资拉动,优先实施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启动了一批带动力强的新开工项目。今年我们还将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建设等投入力度,同时着力拓展城乡消费,扩大城乡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去年下半年以来,福州市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壮大了一批规模大、层次高、带动强的产业集群,加快了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扶持壮大了一批高成长性的高新示范企业。

  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福州市将深化投融资体制、市政公用事业、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福州民间资金较为充裕、民营企业较为发达的优势,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做强做大,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渠道。通过完善招商引资协调、促进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要高度关注民生。福州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提升了福州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和救助力度,集中财力兴办了一批城乡人民热切期盼的实事项目,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 石 伟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朱以庄———

加快港口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

  2008年,四川泸州市加快泸州港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泸州市要抓住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措施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大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泸州市地处云、贵、川、滇交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上游丰富的江河、岸线资源。如今,川黔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四大通道正在火热建设中,交通枢纽的建设已经成为泸州经济大发展的引擎。目前,泸州港枯水期1000吨级和丰水期6000吨级船舶可全年昼夜通航,每周开行20班泸州至上海集装箱班轮内支线班轮,集装箱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泸州港低廉的水运成本吸引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龙蟒集团等企业通过泸州码头中转货物,而且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等18家公司已将进出口集装箱调往泸州港。

  目前,泸州港集装箱码头100万标箱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泸州港进港专用铁路也已开工。专用铁路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铁路水运联运的优势,提升泸州港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泸州域内的古叙煤矿也迎来了开发的机遇。

  我们认为,泸州港成为长江上游主枢纽港,不仅对四川及西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长江航运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报记者 夏先清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党委书记史少林———

依托口岸优势 提高发展水平

  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依然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依然在不断增强。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87.6亿元,较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年增长率达25%。财政收入亦大幅增长,增长28%。农牧民持续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34元,增加407元。进出口贸易在今年1月份实现了开门红,过货量突破了119万吨,和去年相比,增长了10.5%,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11%。

  阿拉山口口岸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陆路国家一类口岸,集铁路、公路、地下管道运输于一身,在全州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地平线铁路专用线、中铁集装箱换装场等项目的建设,口岸通关能力进一步提高;随着阿拉山口供水与生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口岸贸易结构呈现新变化,2008年出口量跃居全国陆路口岸首位,口岸能源资源大通道的战略地位稳步提升。

  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已成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2008年过货1898万吨,进出口贸易额109.1亿美元,上缴关税和代征进口环节增值税65.7亿元,分别增长11.4%、48.2%和26.4%。该口岸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已分别占到全州总量的30%和45%。去年,我们对阿拉山口工业园投资4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入驻园区企业达47家,产业聚集优势逐步显现。以水泥、氧化钙为主的石灰石加工业,以食用盐、硫化碱为主的盐化工业,以钢材、皮毛、钢管防腐、铜冶炼为主的口岸落地加工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

  2009年,我们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大投资作为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快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着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记者 姜 帆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市市长许立全———

帮助企业渡难关 全力以赴保增长

  山东省潍坊市去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43.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8.4%。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2850家,初步估算,每年可转化农副产品1600万吨,带动农户46万户。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潍坊市委、市政府把今年定为企业年,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去年以来,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相关政策措施的同时,先后制定出台了优化金融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一系列扶企惠企措施。近期准备再出台一揽子措施,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强银企政合作。潍坊市建立了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银企政信息沟通机制,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了应急机动基金。三是引导企业开拓市场。一方面对接重点建设项目,围绕政府投资项目搞配套、跑市场;另一方面对接商业流通网络,如开展“名品进名店”等活动,拉动日用消费类产品生产。四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去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30亿元,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诸城汽车厂等企业每年的技改投入都在10亿元以上。潍坊市确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追赶、局部跨越战略,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去年全市高新技术方面投入较上年增长182.3%,重点支持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亿元,利润、利税分别增长了108%和84%。同时,支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这些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年1至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左右,比去年12月份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11月份高6.3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单保江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平市市长龚清概———

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平市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文化积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比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南平市迈入了从蓄势发展到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山区城市,南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8%,位居全省前列,被定位为“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南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探寻一条既符合环保和生态要求、又可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发展速度,而要在发展中谋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南平市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南平市委、市政府认为,推进南平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招商选资,提高项目准入门槛,着力提升企业和产业层次。一方面强化环保硬约束,没有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一律不能投产,污染治理没达标的企业一律关闭。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能耗硬约束,争取5年内达到能耗降低20%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借助南平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联合,在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完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多方联手开发项目、开拓市场、吸引投资,通过积极推进闽东北五市、闽浙赣皖四省九市区域的协作,使南平市真正成为海峡西岸南接北联战略通道。对内突出以项目带动抓落实,深入基层抓落实,集聚合力抓落实,通过创设平台和制度保障,促成市县之间、县乡之间、乡村之间上下联动,形成团队运作、联合推进、和谐发展的格局。  

  为了解决多年来制约南平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们举全市之力加快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日臻完善,发展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如今,全市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高速公路建成、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有11个,总投资693亿元,总里程1037公里,占全省高速公路规划里程的17.5%;鹰厦、外福、横南3条铁路贯穿境内,316、205国道2条国道在南平交汇,闽江航道直通福州马尾港。

  当前,南平市正处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我们将加速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区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记者 石 伟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

应对挑战 促经济转型

  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这让我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应对挑战、促进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平顶山市从资源型城市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延伸终端和高端产品,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经过努力,平顶山市基本建立了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宽厚钢、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减排控制任务,还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和政策框架。我们一方面要通过项目的科学布局,引导资源就地转化,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接续产业,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党涤寰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长韩永东———

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县域经济

  今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将促进种养业、旅游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特色经济发展,努力壮大县域经济。

  第一,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确保农业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5月底前基本形成框架。在安排500万元园区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加快园区生产性项目建设步伐,促进全县特色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巩固2万亩线辣椒种植面积,力争年内新增核桃种植面积3500亩,优质油料和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1万亩和5万亩。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力争全年完成牛羊贩运、育肥100万头(只),草食畜社会饲养总量和年末存栏分别达到48万和31万头(只),努力形成传统养殖和贩运育肥优势互补、产业相连、综合带动的良好格局。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力争年内建成100栋高标准蔬菜温棚、畜用暖棚和草场围栏10万亩,增强农牧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二,做大做强工业。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扶强做大一批特色企业,力争使其产值和效益再上台阶,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重点抓好乳制品食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等市场前景较好的成长型企业,促使企业加快上档升级步伐。

  第三,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加快餐饮业统一标识、服务等工作,不断提高餐饮品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做大做强宁巴石匠、撒拉族刺绣、黄河石艺等工艺品牌,用品牌化战略提升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有效整合利用区内、省内的师资和设施,积极探索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第四,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对外宣传和影响。加快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丰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规格,增加各景区特色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销售网点。实施好孟达天池景区开发项目,改善景区环卫、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力争全年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景区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000万元以上。

        (本报记者 马玉宏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党总支书记穆祥友———

“八新”工作助推“三农”建设

  天津市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村收入实现2018万元;建成了以游泳基地为代表的文体设施,为全体村民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提高了退休村民的养老金;启动了近70万平方米旧村拆迁改造工程。

  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我们村党总支全力推进“八新”建设。

  一是实施新规划。规划将包括经济、科学、文化、民主法制和村民生活等方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开拓新产业。我们要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加工、制造、地产、服务、旅游五业并举的新产业格局。2009年村集体收入力争完成2500万元,村民收入同步增长。

  三是采用新科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先进技术支持,让产品和服务快速进入国内外市场。

  四是建设新家园。为改变居住环境,我们将全力实施近70万平方米的旧村改造工程,力争早日让6000余户村民住进新家园。

  五是倡导新方式。努力建设一流的体育运动设施,普及武术、游泳等群众喜爱的健身项目,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

  六是培育新农民。积极开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村民技能培训班,使村民的技能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七是注重培养新人才。

  八是树立新风尚。全力构建和谐之风、崇尚科学之风和勤俭节约之风,创造和谐氛围。    (本报记者 康 华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汕头市市长蔡宗泽———

抢抓机遇 实现新突破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深受鼓舞,信心百倍。过去的一年,是广东汕头市面对各种挑战、实现新突破的一年。汕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取得新突破。全市GDP达到974.78亿元,增长10.5%。二是三大经济带各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东部城市经济带项目已正式转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工业经济带已启动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建设,生态经济带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三是港口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广澳港区2个5万吨级码头建设基本完成,海门港区15万吨级煤码头建设积极推进,华能汕头海门电厂1、2号机组即将上网发电。四是市政环保工程加快实施。五是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项目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额达到347亿元。六是社会管理重点工作得到加强。

  今后一个时期,汕头市将围绕加快建设粤东城市群中心的目标,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具体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大需求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争取尽快启动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片区建设,做好新溪、塔岗围片区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及规划。加快南澳大桥、广澳港区、华能海门电厂、金凤路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一批市政道路的改造、续建,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三是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五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服务中心事项入驻率和窗口直接办结率,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六是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把财力保障的重点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住房、就医等问题。(本报记者 李洽源整理)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