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市长阮成发———
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湖北武汉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武汉市财政收入增长24.8%,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元,增长21.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01.7亿元,增长26.74%,创历史新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武汉市具备四大优势: 第一,内生型经济优势。武汉市的经济外向度只有18%,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这就决定了武汉市经济在当前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过升级改造,武汉市的传统制造业如钢铁、汽车、光电子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今年1至2月,武汉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今年1至2月,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达25.7%。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是国际一流的,目前正是它们进军欧美市场的契机。
第三,人才优势。武汉市是全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有52所高校、104万在校大学生。此外,武汉市还有54位两院院士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是全国的智力密集区和科教中心。
第四,区位优势。武汉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水陆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去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启用,年吞吐量由800万人次提升到3000万至4000万人次;武汉市有20多个在建铁路项目,明年武汉市到广州市的高速铁路将通车,时速达200公里以上,全程仅3个小时,武汉到京、沪、蓉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也在建设中;按每年千万标箱规划的武汉新港建设已经启动……
为扶持企业发展,今年3月初,武汉市出台了《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改进政府服务、加强企业融资、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振兴重点产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强全民创业等7个方面,提出了32条具体举措。
此外,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武汉市将新增发放4亿元小额担保贷款,适当增大单笔贷款额度,重点帮扶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科技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等五类人员创业。全年新增创业基地面积100万平方米,落实全民创业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000万元。
(本报记者 郑明桥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
探索林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伊春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初步探索出“以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权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先导,以经济转型为路径,以振兴林区和致富人民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伊春将以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总框架,科学划定生态保护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三大功能区”,加快实施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三大工程”,加速实现由单一物种保护向系统保护、由点状保护向全面保护、由一方参与保护向多方参与保护的“三个转变”。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建设“百湖”工程。有计划地推进百座中小型水库建设,实施综合开发利用,形成融蓄水、防洪、发电、景观建设于一体的流域性“小气候”,不断提高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和对大江大河补给的能力。
几年来,伊春市实施了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一方面切实保护和经营好现有8万公顷林地,巩固林改试点成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扩面,在先期试点8万公顷的基础上,第一阶段扩大面积30万公顷,第二阶段扩大到50万公顷,第三阶段扩大到80万公顷。
当前,伊春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抓好3件事:一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三是强化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伊春市把2009年作为“全民创业年”,扶持职工群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就业空间,拓展就业渠道。一是加大就业再就业援助力度,积极为返乡人员、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项目推介、培训等系列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力争将减产停伐后新增富余职工纳入森工国有企业一次性安置政策范围。在提高养老保险费补助标准的基础上,补发拖欠项目内养老金。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低保水平,做到应保尽保,规范管理。扩大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覆盖范围。争取增调林业生产一线职工工资,促进森工企业职工收入趋于合理。三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按照全省“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快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四城联创”步伐。四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深化“平安伊春”建设。
(本报记者 倪伟龄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委书记张健———
促进老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龙岩市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优产业”的经济工作主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外贸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项指标增幅均居福建省第一;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5年保持全省首位。
一是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以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产业素质的提高,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高起点规划和开发龙岩产业集中区,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研发基地、全国金铜矿业重要开发基地、工程机械重要制造基地。加快冶金、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培育传统产业新优势,优化升级传统工业结构,积极扶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
二是构建辐射力强的基础设施体系。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大力推进龙厦高速铁路、赣龙铁路复线、永武高速公路、“双永”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闽粤赣和闽西南一翼交通枢纽。抓紧“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加快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区域辐射带动力强的交通项目。围绕构建区域电力枢纽,重点推进坑口火电厂、漳平火电有限公司、龙岩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三大电力项目。以基础设施的对接促进区域资源、产业、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对接。
三是构建集聚力强的城市体系。在积极推进闽粤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启动实施行政商务、物流商贸和人居三大板块规划建设。在县域规划建设方面,从各县域特有的资源特色出发,建设县域城市。同时推进中心集镇建设。依托全市1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打造15个工业重镇,在中心集镇形成人口与产业集聚相结合的经济增长板块。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龙岩要牢牢把握中央积极扩大内需、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等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本报记者 殷陆君 通讯员 高营光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市长夏德仁———
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
大连市2008年实现GDP增长1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3.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8.6%。进入2009年后,大连积极促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措施的落实。
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近5年的振兴发展,大连已经形成了新的开放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创造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今后,大连将进一步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战略,依托沿海经济带各重点区域,着眼于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建设一批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发挥在“五点一线”中的龙头和引擎作用。
一是打造世界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大连湾深水岸线,建设以重型装备和大型设备为重点的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二是打造世界级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依托北起长兴岛、南至旅顺口区的渤海深水岸线,充分发挥大连船舶重工、中远造船、中远船务、STX造船、万邦海洋工程等骨干企业的作用,到2012年,使大连的造船能力达到1400万吨。同时,推进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年产1000万马力船用柴油机等关键船用部件产业集群,形成完善的造船产业链,把大连打造成世界级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
三是打造世界级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以现有的3000万吨炼油能力为基础,拉长石化产业链条,把大连打造成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四是打造亚洲重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依托开发区核心产业区,积极推进英特尔项目建设,2010年投产。
五是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以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推进大连港与锦州等港口的合作,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港口群。
六是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加快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建设,通过金融机构聚集,汇集1万亿元的国内外资金,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本报记者 李天斌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郑雪碧———
全力发展战略性支撑产业
构建战略产业支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既是保增长的当务之急,更是促发展的长远之策。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全力推进战略性支撑产业发展,加速构建战略产业支撑体系,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为张家口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张家口上下形成了“提振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共识,依据六大潜在优势大力发展六个战略支撑产业。
一是发挥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做大做强冶金和装备制造业。近几年市里扶持企业优化重组和技改扩能,推进张煤机、宣工、宣钢等骨干企业与中煤、福田、河钢等大集团合作,实施了宣钢综合改造、张煤机改造搬迁等重大项目,冶金和装备制造业规模和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今年将重点实施宣工技改扩能等一批项目,全市工业性投入计划达到2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以上。
二是充分发挥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张家口紧紧依托风能资源,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成为全国风电装机最多的地区之一。
三是充分发挥农牧产品丰富的优势,着力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张家口立足本地优势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推进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易于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张家口建成了涿鹿、怀来信息产业园、宣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优化整合矿产开发产业。2008年,张家口煤炭、铁矿石、黄金产量分别达到1423万吨、2609万吨和2010千克。
六是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张家口启动了三大物流园区和若干个物流园建设,滚动实施了“十大物流、十大市场”项目,同时还开发了A级景区25处,形成了生态草原游、滑雪休闲游、温泉疗养游等特色线路,发展特色旅游。
(本报记者 雷汉发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烟台市市长张江汀———
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烟台市千方百计落实好扶持政策。烟台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了190项收费项目,将19项收费标准降低40%,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均降低10%,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烟台还将强化要素供给,加强对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的综合平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重点抓好与省工行、农行、建行的对接,用好670亿元的贷款额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烟台根据国际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分析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新特点,依托烟台市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提出了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培育重点,即巩固汽车、手机、电脑、船舶等优势产业,提高葡萄酒、黄金、核电、现代化工等特色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外包等新兴产业,为全市发展打造新的增长点。
为此,烟台集中培育50户重点企业、50个中国名牌产品和50个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在2至3年内,在全市形成3至5个主营业务收入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0个百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00个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团队,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转化为培植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同时,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研发设计、动漫传媒等高端服务业,带动服务业全面繁荣。
下一步,烟台市将依托在先进制造、核电技术、生物工程、现代化工、航空航天等方面的基础条件,重点培育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在此基础上,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科院等名院名校的战略合作,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姻”,争取到2010年再组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2家,组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12家。另外,还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万华MDI超重力过程强化与系统集成研发等10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着力推进90个过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业素质。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李 波 杨松涛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市长高劲松———
把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动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玉溪市在继续发挥已有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玉溪将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继续实行市级财政扶持县区的政策。集合资金、技术和人力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并将其与农村扶贫、扶教结合,与水电路管网建设结合,与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建设结合,打好中低产田改造综合战役。从2009年起,每年新建1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连续10年建设100万亩。力争油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围绕增收调结构,在3年至5年内,核桃、竹子和膏桐的种植面积要分别达到98万亩、73万亩和58万亩。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探索蔬菜、水果和畜禽3大专业市场建设。加快钢材、矿石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仓储中心建设。扩大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把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发展工业与环境保护并举,加快工业内部调整。改造提升现有传统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整合小企业。及时调整工业布局,实行园区发展模式,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县区工业集聚发展。
把培育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组建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和旅游协调委员会,制定完善政策措施,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加快抚仙湖东岸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太阳山南北主干道等配套基础设施,推进太阳山项目建设。完善1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整体推进州城、北城规划建设,力争3年把中心城区建成旅游产业的龙头,把红塔生态园林、1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和东风水库路坝合一工程建成3大旅游品牌。把天湖、太阳山、帽天山、棋盘山、巴西湾、星云湖10公里长堤建成生态休闲景点,发展高端旅游。继续推进“五山一村”建设,加快古滇国文化园规划建设,抓好3个省级旅游小镇和4个省级旅游重点村开发,推进仟龙湾文化旅游小镇建设,启动明星村、小马沟村生态旅游村建设。推进哀牢山—红河谷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玉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继“两烟”和矿电产业之后的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 周 斌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巢湖市市长宋国权———
保护环境与产业升级并进
巢湖市“千亿工业振兴计划”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再创新业绩。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19:45.7:35.3,其中二产上升3.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1亿元,同比增长29%。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结合水泥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199.8万吨;华能巢湖电厂两台60万千瓦机组建成并网发电;上海华谊无为煤化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支柱产业迅速壮大,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8.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
今年,巢湖市将继续大力实施“千亿工业振兴计划”,做大做强6大工业支柱产业,积极推进皖江北岸开发建设,以沿江重化工业发展、临江港口开发为重点,加快吸纳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
加快沿江工业带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省道105巢宁段改造,扎实推进北沿江高速、巢马高速、沿江一级公路、省道105合巢段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裕溪复线船闸等港航设施建设,提升通航能力。开工建设500千伏昭关变扩建等8项输变电工程,切实增强电力保障能力。加快沿江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华谊煤化工基地、安徽精细化工基地、庐南重化工基地以及“新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基地建设,以壮大化工、建材、造船等重化工产业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延伸培育新的增长点。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住当前投资成本降低的有利条件,加大项目实施力度,为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建成瀛浦、盘景、大江3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等10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罗河铁矿等10个重大在建项目,开工建设普莱克斯空分装置、沙溪铜矿等10个重大新上项目。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全力培育一批技术领先、拥有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以10亿元企业为支撑、亿元企业为主体、5000万元以上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次结构。
坚持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要抓住国家加大巢湖治理投入的机遇,加快推进巢湖综合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突出源头和过程控制,加快市区及四县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继续开展矿产资源秩序整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切实做好关闭矿山生态恢复工作。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提高新上项目的节能标准。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水泥、化工、陶瓷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推进11户企业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对列入全国、全省节能行动计划的12户企业和年耗标煤5000吨以上的32户企业,实施主要产品能耗标准管理。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确保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减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确保有限的岸线充分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文 晶 通讯员 张 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