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保增长,基础支撑在农业;惠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意义重大
本报记者 徐立京

  “当前形势下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作为保增长的基础支撑,把农村作为扩内需的重要市场,把农民作为保民生的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王少阶说。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三农’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五件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排在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说,“2008年,我国粮食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总产量达到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我们要努力确保粮食生产的好势头持续下去,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游宏炳建议,从四个方面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保证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完善粮农收益保障调控政策,二是加强粮食储备调控能力建设,三是建立播种面积调控机制,四是建立粮食供给调控应急预案。

科技进步提升农业效益

  “不管是以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还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农业增效。”程萍说,提升农业效益,必须多措并举。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更多地发挥科技、劳动者素质、管理等非物质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比较效益,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她说,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3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提升空间很大。“我们根据广东省的区域优势选定了水稻、荔枝、花卉等10大农产品,以产业为主线,通过产业链将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推广机构、农业企业等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投入产出比。”

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4%和8%,令人振奋!”全国政协委员、吉林正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真发说,“扩大农村需求的基础和前提是增加农民收入。”

  “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村域经济,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赵满堂说,农民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产销经营等,需要“政府搭台”,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需要金融系统提供信贷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吴春梅调研后发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能够有组织地参与市场竞争,对农民增收促进作用显著。她建议,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和监管职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