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能源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年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业节能减排新动向②电力行业
电力供应结构调整为节能减排提供宽松空间
本报记者 王胜颜

  有一个比喻说,如果把一只“老虎”、一只“狮子”关牢,中国整体节能减排工作将胜券在握。“老虎”指“电老虎”,即电力工业;“狮子”指“铁狮子”,即钢铁工业。

  这一比喻的深刻背景是,首先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1.1%来自工业。其次,中国重轻工业比重差距的不断扩大,为能耗上升提供了结构条件,重工业单位产值能耗约为轻工业的4.3倍,而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连续多年呈攀升态势。从1990年50.6%到2006年的69.2%,进而到2008年接近于71.3%,这一比重在强烈惯性的驱动下并未有下降趋势。第三,在重工业高耗能高排放的结构中,电力和钢铁又是典型中的典型。

  身处“典型”地位的电力工业节能减排的探索从未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装机不断突破,以2006年突破6亿千瓦为标志,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趋缓,2007年、2008年电力供应结构的进一步多元化,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空间。

  能源问题专家吕瑞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电力行业在连续几年比较宽松的运行中,抓住机遇构建起了行业资源节约的规范、标准和管理体系,把资源节约作为规划、建设、生产和经营的重点工作,与效益目标相结合,不断加大基础性管理和设备治理力度,取得了很大成绩:

  首先,供电煤耗减少。2002年—2007年,供电标准煤耗由383克/千瓦时下降到361克/千瓦时,下降了22克/千瓦时,下降幅度为5.7%,累计节约标准煤超过5000万吨;

  其次,输电线损率下降。2002年—2006年,输电线损率由7.52%下降到7.08%,降低0.44个百分点,下降幅度5.9%,相当于节电169亿千瓦时。

  第三,烟尘排放增长减速。全国发电企业主要是火力发电机组采用电除尘器的比例逐年提升,6000千瓦以上燃煤电厂平均除尘器效率由98%上升到98.5%以上。2007年、2008年新投产的燃煤机组,除尘效率超过99%。新机组设计均按照国际最低烟尘排放浓度限值50毫克/立方米设计,不少甚至比国际最低标准还要低。除尘技术的不断突破成为电力工业的亮点,单机30万千瓦级机组配套的布袋除尘器商业化运作十分普及。技术的保证使2002年—2007年火电装机容量增长86.7%,发电量增长了77.9%,而烟尘排放量增长近15%。

  第四,二氧化硫减排有突破。前几年果断关停小火电和使用低硫煤、推进烟气脱硫等综合性措施的效果,陆续展现出来。全国火电烟气脱硫机组总容量超过1.9亿千瓦,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34倍,这一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不少国家的水平,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绩效为5.32克/千瓦时。

  第五,废水减排引进全新技术。不少火电厂采用城市中水和海水淡化作为电厂的淡水水源;相当多的火电厂采用了工业废水零排放技术;火电厂冲灰新鲜水用量及废水外排量大幅度下降,全国废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单位发电量的废水排放量由2002年的1.17千克/千瓦时下降为2007年的0.78千克/千瓦时。

  观察中国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之路,很鲜明地打上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烙印。没有管理创新,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从而使得节能成果往往是一时之功;没有技术创新,我国电力工业的能耗水平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且在不少领域独领风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